朱敬一專文:從費景漢院士到余英時院士─我的幸運長輩緣

2018-10-01 06:20

? 人氣

今年的書法作品邀請中研院院士余英時等院士,書寫約80幅與蘭花相關的書法作品。(取自朱敬一臉書)
今年的書法作品邀請中研院院士余英時等院士,書寫約80幅與蘭花相關的書法作品。(取自朱敬一臉書)

在自己做駐外大使之前,真的不了解我們外交處境的艱難與痛苦。我們經常聽到「中共打壓」,但是切身感不強烈。一定要等到你自己受到打壓,你才可能體會那種痛、那種幾乎是本於尊嚴的憤怒。我們當兵時政治作戰課程中所描述的「仇匪恨匪」,當初覺得是口號一句,現在才知道是不少外交官近乎真實的感觸。常駐WTO代表團,幾乎是台灣在國際社會唯一的正式舞台;我們要怎麼樣才能在這個合法舞台讓人驚艷呢?我們爭名稱、爭主權,當然是為所當為。但是我們在經貿專業社群(如WTO)整天吵名稱,是會惹人嫌的。台灣有沒有什麼強項,是不會惹人嫌卻又能為我們贏得尊重的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給余先生寫傳真,希望他「幫忙呈現民主台灣的書法之美」。余老當然了解台灣的外交困境,也希望用種種方法,呈現民主台灣的美好。我們都知道,「書法」所築基的繁體中文,是台灣與中國的重要文化分野之一。簡體字因為濃縮了文字架構,當然也就妥協了書法藝術。我打算從此切入,把台灣的蘭花與書法藝術之美一次呈現。蘭花加書法能否成功,其關鍵就在於書法的贊助者是否有代表性、是否願意共襄盛舉、能否在書寫內容上與蘭花相搭配。我先問余先生贊助支持的可能性。原本誠惶誠恐,沒想到余老一口答應。一旦余老拔刀相助,邀請其餘丁邦新、金耀基、杜正勝、王汎森四位,就相對容易些了。

余老不但答應寫下墨寶,甚至以身作則到令人感動。當初,我希望受邀的五位院士,其書法內容能夠與蘭花展相搭配。余老為此廢寢忘食,聽余師母說,是「熬夜到凌晨四點才睡」。師母說,他從《楚辭》開始翻起,一路找到唐詩,挑出其中與蘭花相關的,然後再擇其優者寫為書法,總共有九幅。對於這位「還不知道Google有搜尋功能」的老院士而言,一夜遍翻群籍已經是他們能做的極限了。不止如此,余老師就其所擇,還篇篇做成筆記──關於書法詩詞的背景、關於作者、關於年代,然後,將所有筆記寄給我們。

余公筆記先說前言:「囑為蘭展寫字,已成九幅,都是古人詠蘭的詩。第一首出於楚辭〈九歌〉,是最早的作品之一,其餘八首則從《全唐詩》(共收四萬多首)中選出,而唐則是中國詩的黃金時代,最具代表性。宋以下詠蘭已成風氣,雖美不勝收,但我不能多寫了」。

寫完前言再各篇解釋背景。例如,〈九歌‧少司命〉:「詩衛風有芄蘭之葉,而朱子以為不知所云,故中國詠蘭之作,當以楚辭為最早」。又如,唐太宗〈芳蘭〉:「詩以有唐一代為最盛,時詠蘭之作絕少大家為,李杜元白皆未見於集中,全唐詩僅八首而已,李世民為之始」。余公怕我們看不懂行草,每幅字還另抄正楷以為比對。其他點注,請見附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