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26周年》「我們沒有忘記」 11名中國留學生的聯名信

2015-06-04 17:34

? 人氣

六四26周年紀念。(取自推特)

六四26周年紀念。(取自推特)

「我們不指望中共平反,劊子手不配為受害人平反,但是屠夫必須受到審判。在正義得到伸張前,在迫害持續的情況下,遺忘是對歷史的不忠、寬恕是對逝者的不義。」

《六四二十六周年致國內同學公開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1名中國留學生罕見連署

此值1989年中國血腥鎮壓學生運動的「六四天安門事件」(Tiananmen Square Event)26周年之際,11名在美國、英國或澳洲求學的中國留學生,利用谷歌文件(Google document)發表了《六四二十六周年致國內同學公開信簽名連署》,文中要求中國政府不要再對六四天安門事件噤聲,盼中南海承擔起責任,消除整個中國對於六四的集體失億。

《六四二十六周年致國內同學公開信簽名連署》。(取自網路)
《六四二十六周年致國內同學公開信簽名連署》。(取自網路)

這封信的主要執筆人為美國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化學系學生古懿,其他共同公開署名的同學來自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分校(University at Albany, SUNY)、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 ana-Champaign),以及英國的中央蘭開夏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等。

古懿在接受英國《衛報》(The Guardian)訪問時指出,身為中國有幸得以到海外求學的幸運兒之一,他有強烈的責任感要告訴他的中國同胞,26年前的那段往事,「生活在恐懼中多年,起身對抗恐懼,才叫真自由」。

官方《環球日報》大肆抨擊

這11名學生都出生於1989年以後,與當年的六四學運世代沒有關聯,他們身處海外也無法與中國境內的維權人士進行接觸,連署的初衷出自於中國政府至今仍對於六四天安門事件所有資料進行封鎖,他們認為,有必要讓中國13億人口知道這件事,並呼籲中國政府承擔責任。

香港舉辦的六四紀念展覽。(美聯社)
香港舉辦的六四紀念展覽。(美聯社)

這個連署文件於5月25日出現在網路上,出現於中國境內後不久,中文版本目前已被下架,但仍有許多學生私下流傳這封聯署信,根據古懿的說法,有名中國境內的中學生瞞著父母,翻牆上網留下姓名,目前已有50多個簽名連署。

隸屬於中國共產黨機關報《人民日報》的《環球時報》(Global Times),26日對此發表了一篇名為《境外勢力試圖煽動八零後九零後》的評論文章,但隨即遭到撤除,根據香港《文匯報》的網站內容,這篇文章以「撕裂中國社會」來形容這封連署信。

文章中指稱,正當中國現任領導人習近平倡導追求經濟卓越成長的「中國夢」之際,「一些人想把中國拉回到歷史的各種舊帳裡,用歷史撕裂今天,這既沒有可能也沒有意義做無謂的嘗試」。

中國北京天安門前仍然遊客如織。(美聯社)
中國北京天安門前仍然遊客如織。(美聯社)
 
天安門前的便衣公安。(美聯社)
天安門前的便衣公安。(美聯社)

中國的集體失憶

古懿認為環球時報的攻擊反倒是為這封連署信「做了最佳的宣傳」,從文章下架的決定來看,社方應該已收到相關指示,避免引發更多討論,中國知名歷史學家章立帆擔心,這些公開署名的學生在歸國後,不但求職會受到刁難,「連家人也會有麻煩」。

著有《失憶人民共和國:重訪六四》(The People's Republic of Amnesia: Tiananmen Revisited)的華裔作家林慕蓮(Louisa Lim)則大為稱許這些學生的勇敢行徑。她表示,從去年六四發生屆滿25周年以後,中國政府對於境內討論六四的態度丕變,已往對於任何閉門研討會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中國政府,去年開始至今,企圖全面消音的做法讓人不寒而慄。

林慕蓮在寫這本書時,曾到北京訪問了百餘名大學生,拿出一張著名照片,問問他們是否認得當年六四隻身阻擋坦克的人,「85%的學生沒看過,還有人問我照片場景是否在南韓,亦或科索沃」,她嘆息的說,這些學生尚屬有能力取得相對較多網路資訊的族群,連他們對於六四的記憶都付之闕如,「遑論其他中國人」。

「心中有個夢」

在中國政府傾全力撲天蓋地的封鎖並消滅六四資訊時,古懿等人的連署信顯得更有意義,因為他們相信,真相不會因為刻意選擇遺忘而不存在,就如古懿在連署信結尾時所寫:「但我們心中的確懷有那麼一個夢想:在不久的將來,在還原歷史和實現公正的基礎上,每個人都能生活在沒有恐懼的世界,這是我們,一群海外學子的中國夢」。

香港展出的自由女神像。(美聯社)
香港展出的自由女神像。(美聯社), 由 dennis 發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