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得觀點:當政府失靈,民間與地方的努力將成為氣候協定的救贖?

2018-09-28 07:10

? 人氣

在今年9月2日假美國舊金山召開的「低於攝氏2°C聯盟」(Under 2 C Coalition)大會,共計吸引了代表全球人口1/5,經濟2/5的217個成員,若能達成他門所追求的減碳目標(2030年前減15至21噸),則巴黎協定控溫不超過2°C甚至1.5°C的目標或許能達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是的,也正是因為全球的政治經濟發展不順,讓因應氣候變遷的願景顯得黯淡,也因此促成更多的非政府資源積極投入。固然這些發展尚未見具體成效,然則這卻是當前最讓人信服的「義無反顧」。或許說,這其中有許多倡議難免流於表象,然其帶動全球正向看待減碳之努力,卻讓大家具有避免淪為「扯腿」族的道德壓力,此部分的表現,更相對的值得加以肯定。其次,經濟學人也發現,除非國家有自上而下的更具體作為,否則就像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的研究所示,面對加州這種有魄力的自發性減碳立法,即便在加州順利推動了脫碳汽車的政策,汽車製造商仍可以在其他州擴大傳統汽車的銷售,而同時滿足國家制定的減碳標準。是以,除非國家願意積極支持嚴格標準,否則源自地方的努力或將枉然。

此外,C40的成員亦指出了類似「綠色悖論」一般的效果,也就是越嚴格個倡議,越容易嚇跑參與者;前者是因越嚴格的脫碳政策,預期將會影響傳統能源價格,而導致商人加速開採與使用;後者則是想參加減碳倡議者,因害怕成本墊高而不敢參與。具體言之,都是一種因減碳政策之理想性反而導致的積極或消極增加碳排放之效應。同樣的,這也有賴國家政策捕漏,方足以落實民間或地方倡議減碳目標之挑戰

綜上,經濟學人是認為,像加州這種自下而上的在地減碳努力,雖不須依賴國家政策,但是國家的支持卻能加速而有效的推動減碳。相對的,加州州長布朗也指出了關鍵的重點,他表示:中央或地方不是一種擇一的選擇,而是國家的領導人必須站出來一起承擔

讓公私合夥成為主軸

是的,在全球政治氛圍退縮不前的今天,以西方民主社會為主的減碳努力有賴民意更大的支持,而自下而上的努力,正足以在推廣減碳之道德拘束力上,展現出其勸服「扯腿者」之效用。然則,單純的道德勸服,若欠缺必要的科學方法與查核或檢驗工具,就像前述American Pledge在願景與現實上顯現的落差,仍然是難竟其功的。至於對於目前諸多工業國家而言,若能積極透過政策與方法之制定,與這些自發性的努力形成公私合夥(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PPP)關係,透過法制化的平台機制,將之導入國家減碳的情境,則這些充滿企圖、充滿企圖且涵蓋甚廣的願景,將能大大的分擔國家因應氣候變遷挑戰的風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