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客遭逐,瑞典媒體揶揄引發「辱華」爭議 中瑞外交風波升溫

2018-09-25 19:00

? 人氣

瑞典電視台SVT一檔節目日前製作影片,內容被指涉辱華言論,中國駐瑞典大使館發聲明譴責節目,直斥是「突破人類道德底線」(BBC中文網)

瑞典電視台SVT一檔節目日前製作影片,內容被指涉辱華言論,中國駐瑞典大使館發聲明譴責節目,直斥是「突破人類道德底線」(BBC中文網)

整個9月,瑞典新聞大量佔據中文媒體版面,先是選舉新聞,繼而爆出大選前夕三名中國遊客報稱在瑞典旅遊遭警察「粗暴對待」事件,觸發兩國外交紛爭。事件尚未平息之際,瑞典電視台SVT一檔節目日前製作影片,內容被指涉辱華言論,中國駐瑞典大使館發聲明譴責節目,直斥是「突破人類道德底線」,使本已緊張的中瑞關係再添火藥味。BBC中文特約撰稿人在瑞典進行採訪,了解瑞典人怎樣看事件,這場外交風波對中瑞關係又帶來什麼變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瑞典電視台SVT上周五(21日)在深夜清談節目《瑞典新聞》(Svenska Nyheter)播放了一段影片,主持人在節目中,稱為避免文化衝突,對中國遊客作出幾項提醒,包括「不要在歷史建築物外大便」、「如果在路上看到(瑞典)當地人與狗在一起,不是因為他們買了午餐」、「中國是種族主義者」、「瑞典支持平等人權原則,但這個原則並不適用於中國人」,情節流露出不少對中國人的壞印象。片段還配上普通話配音,上傳至中國短片網站優酷,惹起熱議。

瑞典電視台娛樂節目主管托馬斯•霍爾(Thomas Hall)對BBC中文稱,該節目不是宣揚種族主義,而是想提高大眾對種族歧視這方面的意識。至於影片中所提及一些中國人的不文明行為,他表示沒有親眼目睹過,只是從一些中國新聞報導中得知。

主持人在片中指出,中國政府曾將169名中國公民列為不准出境人士,因為一些中國遊客在巴黎羅浮宮外大便,在埃及古蹟上刻字,甚至向飛機引擎丟硬幣。《瑞典新聞》是瑞典電視台SVT旗下的新式節目,題材和風格帶有娛樂性和諷剌成份。

對於這種瑞典式「幽默」,中國駐瑞典大使館上周六(22日)發聲明譴責,斥節目散播宣揚種族主義和排外主義,公然挑起煽動針對中國及其他族裔的種族仇視和對立,而使用有關地圖,因缺少台灣省及西藏部分地區,亦侵犯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形容節目「突破了人類道德底線,嚴重挑戰人性良知,嚴重違背媒體職業道德」。大使館要求電視台道歉,並於周日(23日)再次通過官網提醒在瑞典的中國公民注意安全。

《瑞典新聞》裏插入的片段用諷刺式的語言對近期發生的中國遊客事件進行調侃。(BBC中文網)
《瑞典新聞》裏插入的片段用諷刺式的語言對近期發生的中國遊客事件進行調侃。(BBC中文網)

瑞典真的這麼危險?

這是一個月內中國駐瑞典大使館第二次對中國公民發出安全警告。兩國關係突然緊張起來,直接原因是中方早前通過政治外交手段處理中國遊客酒店被逐事件。瑞典國際問題研究所葉必揚(Björn Jerdén)透過電郵表示,一般情況下,你不會預期外國政府有這種反應,中國政府的行動看起來像是企圖向瑞典施壓,希望從兩國關係中的敏感議題轉移焦點。

根據個人觀察,酒店事件發生後,很多瑞典傳媒爭相報導,不過之後兩三天,已經被大選及其他新聞蓋過。在瑞典街頭隨意問了一些路人,年長一點的人大部分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反而年輕人比較留意事態發展,畢竟影片在社交平台廣泛流傳。有受訪的年輕人表示不明白為何事件會鬧得這麼大,更反問中國人的反應。

瑞典隆德大學東亞與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史雯(Marina Svensson)研究中國文化、法制及人權狀況多年,她接受訪問時表示,酒店事件純粹小事一則,中國駐瑞典大使館這次利用事件作為藉口,批評瑞典警方違反人權,可能是因為瑞典政府過去經常譴責中國的人權問題。

「作為瑞典人,看到中國媒體對瑞典連串批評,例如指瑞典福利制度變差、燒車事件以及移民問題,可能會不高興。但是瑞典人也常常討論這些問題。從學者的角度看,對於事件發酵成這樣,可以做很多研究,包括中國官媒和自媒體分析等。」史雯說。她認為中方的反應過大,不排除與銅鑼灣書店前股東、瑞典公民桂民海一事有關連。

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

中瑞關係的發展可追溯至1950年。瑞典於1950年1月14日承認新中國,同年5月9日與中國建交,此後互派大使,兩國關係平穩發展。瑞典是首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自新中國成立後,瑞典更一直支持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史雯表示,中瑞關係過去一向友好,特別是2012年當中國作家莫言拿下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即使該獎項不是由瑞典政府頒發,對兩國關係也有著正面影響,直至出現桂民海事件。而桂從友當上中國駐瑞典大使之後,中瑞關係亦明顯出現一些變化。

桂從友具豐富外交經驗,在1994至1997年期間,曾任中國駐俄羅斯聯邦大使館三秘;2003至2009年擔任駐俄羅斯聯邦大使館參贊。去年他成為中國駐瑞典大使,上任一年以來,在使館官網發表了一系列批評瑞典媒體的文章,又曾主動寫信給聯署要求釋放桂民海聲明的瑞典傳媒和出版界人士,這種行為在瑞典極為罕見,一些瑞典新聞界人士認為此舉是侵犯新聞自由。

葉必揚指出,桂從友經常批評瑞典對中國政府的偏見和錯誤輿論,「例如他接受瑞典《記者報》的採訪時,將瑞典人的負面觀點與19世紀西方對中國的殖民侵略聯繫起來,他似乎決心建立一個更正面的中國共產黨形像。然而,到目前為止,大使館的嘗試只會產生反效果。」

桂從友角色成為關鍵

此外,史雯提到桂從友最近一次接受瑞典傳媒訪問時,一再強調桂民海在中國嚴重違法,中國部門依法辦事,中方如此高調釋放信息,使人憂慮桂民海的處境更加不妙,難有機會獲釋。

2015年10月起,瑞典籍華裔人士桂民海(又名桂敏海)和香港銅鑼灣書店四名書商先後失蹤,桂民海其後重新露面,出現在中國央視的螢幕上「認罪」,他於2017年獲釋,但被下令留在中國。2018年初,桂民海從一輛寧波開往北京的火車上,再次被中國執法人員帶走,瑞典政府隨即召見了中國大使。直至上月,瑞典當局透露桂民海已獲一名瑞典醫生探望並進行檢查,未有詳細交代其健康情況。談到中瑞關係的走向,史雯認為兩國關係目前緊張,一切視乎事件如何發展下去。

在中瑞外交風波鬧得熱哄哄之際,一列中歐班列於9月17日從瑞典中部達拉納省啟程,開往中國江西省贛州港,標誌著瑞典至中國首班列車的開通。這樣看來,中瑞外交風波目前似乎並未影響雙邊經貿交流和合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