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一觀點:農地農用,對嗎?大炮打小鳥,虎來老鼠跑,全都亂了套

2018-09-28 06:30

? 人氣

其實以台灣目前民主政治的環境,我們大可不必這麼無助或無奈地生活。以往舊社會的政治生態,我們碰到法令問題時,有辦法者就會託關係、講人情用關說開個小門,讓自己碰到的困難得以解決;沒有辦法或不想這樣做的人,就乾脆漠視法令的存在,逕依叢林法則兵來將擋地過下去。民主政治可貴之處就是人人都可以擡頭挺胸、光明正大地生活,法令或制度若不合時宜,我們就應依客觀環境變化循正當程序隨時修法;法令活化後公務人員眼見蕭規隨時改變 ,自然就會務實地根除蕭規曹隨的因循現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國法律的制定大都是行政機關帶頭推動,由行政機關提請立法院審議,故立法委員樂得被動地等待法案送上門來,扮演審核、給糖吃的輕鬆角色,形成立法怠惰的情形。政黨一再輪替後,行政或立法機關開始由不同的政黨掌權;但我們執政黨的色彩都太鮮明,故行政機關送到立法院的法案一發生爭議,馬上有人從一中、不中的角度去猜忌提案內容,然後在野黨的立委和場外的死忠群眾便死命地演出「對抗」的戲碼。至於我國智庫或輿論界似仍處於以意識形態擁兵自重的狀態,政治菁英大都只在國家認同上打嘴炮,許多人喜歡睜眼說瞎話,競相使用抹黑貼標籤的邪門招式,故公共政策幾乎沒有理性辯論的空間。

我國政局長期陷入這種無益的消耗戰,一般人對藍綠對抗的戲碼已感到無奈;我認為找些嗅不出「一中」味道的公共議題,讓大家好好地進行理性辯論,試著樹立討論公共政策典範,也許是個打破僵局的好方法。農地農用的議題看起來似乎是個好選項,因為政府部門內不同單位間有不同的立場,中央和地方不同調,而且看起來也沒有本省或外省人的爭議,同時在本議題中擁有農地的老農和家人、違章建築的廠商、根留或回流台灣有擴廠需要的公司、農舍或民宿的所有人、希望有好的工作機會、有房住的年輕人,甚至於只期盼法令和生活能好好搭配在一起的普通人等,都有個人的利害捲入其間,所以容易引起全民的關注。

「新農民創業輔導訓練課程」包含專業知識課程及田間實作訓練。 (圖/新北市農業局提供)
「新農民創業輔導訓練課程」包含專業知識課程及田間實作訓練。 (圖/新北市農業局提供)

我希望輿論界能大聲地呼籲政府進行這類議題的公開辯論,也希望智庫和學術界能理性地剖析相關議題供大家討論;我們如能拋開成見理性地溝通討論,設法找出共識或進而簽署社會協議,然後將這份協議交給立法院做為立法的準則,交給行政機關做為施政目標並訂定實施的步驟。我認為公共議題有過幾回理性辯論後,再加上具體的執行成果,當能喚醒原本對政治冷漠的人,提高他們對公共議題的興趣並積極地關心參與,當理性的民主政治成為主流後,我想愛睜眼說瞎話的政客名嘴們就會收斂。

最後我想向台灣的老農致敬,他們年輕時為台灣經濟打拼,如今我們整體的經濟發展確實有些成就,可是他們不但沒有分享到一些成果,還因政府抱殘守缺的政策,讓他們空擁有台灣最珍貴的土地資源,卻發不了土地財;而且人都已經七老八老了,還得下田耕種,不時向政府伸手要點小錢過活,讓人更不忍見的是家裡的年輕人,看到他們的困境大都選擇離鄉他去,不願相陪伴,這樣不幸的人生遭遇真是情何以堪。農地農用的土地政策若再繼續下去,10多年後這些可憐的老農全部折損時,難道我們還想用納稅人的錢去補貼外勞下田?

*作者為駐荷蘭經濟組組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