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學者風骨當如是─向五位觀塘案退席環評委員致敬

2018-09-18 06:30

? 人氣

牽涉到大潭藻礁的中油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環差案進行環評審查。有些委員恐淪為表決背書,生  歧見陷僵持,環評委員鄭明修收拾包包要離席.(右起)環評委員王价巨、王文誠、李克聰等三位委員也呼應 。(陳明仁攝)

牽涉到大潭藻礁的中油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環差案進行環評審查。有些委員恐淪為表決背書,生 歧見陷僵持,環評委員鄭明修收拾包包要離席.(右起)環評委員王价巨、王文誠、李克聰等三位委員也呼應 。(陳明仁攝)

台灣環評史上出現兩次環委集體抗議行政介入環評,第一次是2006年3月27日中科三期,9位環委發聲名抗議。第二次是9月12日觀塘工業港(區),5位環委退席抗議。兩次的抗議對象,一是總統蔡英文、二是行政院長賴清德,聲稱改革的民進黨卻接力演出黑手介入環評戲碼。如果這五位委員當天不退席抗議,可能重演深澳電廠的投票醜聞,他們的退席抗議已經史上留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06年中部科學園區三期審查時,蔡英文是行政院副院長,環評還在審,行政院就不斷對外表示中科三期要在當年5月1日動工。環保署為了配合政策趕進度,一個月內緊鑼密鼓連開三次環評會,把環委惹火。不只如此,蔡英文還親自打電話關說環評委員,最後9位委員火大聯名發出抗議書。

而即使這麼多委員抗議,最後還是以11比8表決通過。由此可見官派委存在的荒謬。環評委員有21位,只要掌握7票官方鐵票,再遊說幾名專家委員,通過幾乎十拿九穩。只要官派委員還存在,專評就沒有專業審查的空間。

而從昔日中科三期的下場,更看出今日觀塘港(區)案五位環委退席的珍貴。雖然官派委員都由部會副首長掛名,但一般案子他們不會出席,一旦政策指示要過的案子,這些副首長就全數到期,上周觀塘案環評大會就是如此,擺明就是等著要當投票機器人,要不是這5位委員退席,恐怕早就過了。

20180912-牽涉到大潭藻礁的中油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環差案進行環評審查。場外「912搶救大潭藻礁」環團成員及其小朋友也場外繼續關切。(陳明仁攝)
20180912-牽涉到大潭藻礁的中油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環差案進行環評審查。場外「912搶救大潭藻礁」環團成員及其小朋友也場外繼續關切。(陳明仁攝)

官派委員早該廢除,否則環評改革都是騙人的

而上周觀塘案之所以讓這5位委員大動作抗議,有遠因、也有近因。遠因是年初深澳電廠案,環保署不但在爭議未釐清前就動用表決,而且在票數8比8的情況下,擔任主席的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竟配合政策,在投票結束後突然投下第9張贊成票讓此案過關,演出一場政治力戰勝專業的醜聞。

上周觀塘案審查時,5位退席環委就多次提到,深澳電廠案讓他們受到極大的傷害,不願意觀塘案再受不白之冤。環評委員鄭明修說了以下這段話:

「上次深澳你主席(詹順貴)也對台電說鄭委員的意見還沒回覆,但最後你還是用投票,這對我的傷害..好幾天都睡不著覺,甚至要退掉不幹這個了(環委),變成我在背書。我環評委員來這裡是希望用專業,如果專業委員來討論我願意,如果公部門委員參與投票就失真了,乾脆以後就投票就好了,不用我們來了。如果這次主席還是裁示投票,那我一開始就不要參加,浪費時間。」

而近因是,觀塘案今年7月在官派委員不在場的專案小組審查時,已做出初步結論,因此案現地發現一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當地海岸線也跟20年前環評通過時差異很大,應退回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重新檢討。

而就在這個結論即將送環評大會確然前(專案小組結讑要送環評大會確認),8月底賴清德接受媒體專訪時卻說「力拚9月底前環評過關」,讓環評委員相當不滿。環評委員王价巨說了以下這段話:

「賴院長已經公開說9月底前要通過,如果公部門委員在這裏反對是違反行政倫理;如果反對退回他是違反專業倫理。政治與專業應該要分開,中油幾乎都不回應民眾意見,我要縮小就縮小,然後告訴你這樣可以,對我們來講是浪費時間。如果公部門委員不迴避,那我迴避好了,我不願意背書。」

這些爭議的源頭都起因於官派委員的存在,這也讓環評會變成政府的白手套。你抗議,他就回答一切看環評的專案審查。但私下就把環保署叫來盯進度,關鍵時刻就請出投票部隊。只要官派委員一日不廢,說要改革環評都是騙人的。

而至少環評是合議制,特別是重大事件,更不該動用表決。如果官派委員再力爭「依法不用迴避」那就難看了。畢竟在你們的長官賴清德都下令要通過時,官派委員的投票已經沒有正當性,如何讓人民信任?

20180912-牽涉到大潭藻礁的中油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環差案進行環評審查。有些委員恐淪為表決背書,生  歧見陷僵持,環評委員鄭明修收拾包包要離席.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留住他處理後續。(陳明仁攝)
20180912-牽涉到大潭藻礁的中油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環差案進行環評審查。有些委員恐淪為表決背書,生 歧見陷僵持,環評委員鄭明修收拾包包離席。(陳明仁攝)

環評委員就應該有這樣的風骨

此外,這5位環委退席也讓人看見好久不見的環評委員風骨。環評委員有很多種,很多人變成萬年委員,周旋於中央、地方的各種審查委員會,只因為這些人很好配合,而這些學者圖的是換取公部門龐大的資源。

也有一種委員,明知某些事不對,但選擇沉默,而環評委員各有專長,現實上也很難因為他的意見而左右大局,於是把該的話說完之後便不再堅持。有些委員對自己審查的案子非常關心,花時間做研究,鄭明修就是這樣的委員,他甚至還幫中油做了一份替代方案報告。以下是當天他說的一段話:

「這一年來我用心用力去了解,也好好研讀這些資料,我提到很多次替代方案,可是中油的回應一直避重就輕、有違事實,連會議資料都假的,例如張景森請我們去台北港現勘,我是說4、5年內很快就可以完成填海造島做接收站 等等,會議資料竟被改成要18年,然後說18年無法如期供應,這實在太鬼扯到極點了。那天只是現勘,並沒有達任何決議,我覺得被陷害和出賣。」

鄭明修提出的這分替代方案做了相當多的分析,包括台中港與台北港的土地使用情形,並指出兩港使用率不高,應善加利用兩港的閒置土地。他也詳細分析台北港可用於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可能港址包括:第四期填土工程、第一貨櫃中心、南碼頭區第二貨櫃中心等等。很可惜沒有機會在這次會中被討論。

其實中油也曾提出移地替代方案,包括台北港、林口港、台中港等方案,工業局及中油說替代方案不可行的理由,並非工程或區位不可行,而是這三個點都還要環評,無法趕上2022年大潭電廠第一部燃氣機組時程。

與其藉口替代方案不可行,還不如就事論事,早早認真面對,既然中油提的迴避替代方案,可以將觀塘工業區開發面積從232公頃降到37公頃,為什麼不能重新檢討替代方案的可行性。既避開生態敏感區、又可以早早動工,實現經濟與保育兼顧的理想,何必耗在這裏進退兩難?

最後,本文要向這五位退席的環評委員致敬,他們是: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員鄭明修、銘傳大學建築系教授王价巨、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系副教授李克聰、台師大地理系教授王文誠、輔大公衛系副教授劉希平

*作者為獨立記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