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養綠」公投發酵 擁核、反核聲量轉換

2018-09-08 10:10

? 人氣

「以核養綠」公投及時達到連署門檻送進中選會,似乎昭示著接下來三個月內擁核、反核論戰的序幕。(資料照,陳明仁攝)

「以核養綠」公投及時達到連署門檻送進中選會,似乎昭示著接下來三個月內擁核、反核論戰的序幕。(資料照,陳明仁攝)

幾個月來「以核養綠」公投的連署消息,迅速地在網路上動員、發酵,擁核的論述逐漸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聲音;和2013年309廢核大遊行有22萬人上街抗議相比,今年311僅只2000多人走上街頭。儘管蔡政府定調2025年非核家園的政策沒有變動,但擁核與反核之間聲量的轉換,似乎還是可以從達標第二階段門檻的「以核養綠」公投窺見一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先前未能在8月底及時達到連署門檻的「以核養綠」公投,因應中選會傳出6日前送達才有望趕上大選的消息, 當日下午趕忙將連署書遞件中選會。這項公投總計收到31萬5000多份連署書,相對目前已送件的9公投案,連署書份數最少,僅突破公投第二階段的28萬1745份連署門檻,也許聲勢不如挺同/反同公投、不見得可以順利成案,卻昭示著接下來三個月內擁核、反核論戰的序幕。

擁核者開始站出來 關鍵原因是……

以核養綠公投發起人、清大原子科學院院長李敏自陳在核能工程領域浸淫30多年來,深切感覺到社會輿論對於核能論述的轉變;過去廢核、反核聲量比較大,而近一兩年擁核的聲音則慢慢浮現。作為公投共同發起人之一,李敏認為,網路資訊發達、以及部分年輕支持者願意站出來蒐集擁核的能量,是民眾願意傾聽擁核意見、甚至改變立場的重要推手。

20180906-以核養綠公投送件,公投發起人、清大原科院長李敏(左)與領銜人黃士修在連署書前合影。(甘岱民攝)
以核養綠公投送件,公投發起人、清大原科院長李敏(左)與領銜人黃士修在連署書前合影。(甘岱民攝)

依據李敏個人的觀察,過去贊成核能的人很少公開表態,和現在不一樣。關於這個轉變,他提及815大停電是個警示,加上台電長期備轉容量率低、工商界一直向政府反應缺電、興建深澳燃煤電廠的爭議……種種問題讓民眾意識到能源政策的重要性,因而開始思考繼續使用核能的可能。李敏說:「民眾開始重視以後,就發現有些反核人士的資訊不見得正確。」

環團:核電集團極端詮釋再生能源特性 讓民眾疑惑

對於社會輿論的變化,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則認為,很可能是因為《電業法》三讀通過後,有了明確的期程可以實現非核,民眾便沒有當初的急迫感,漸漸淡忘福島核災的衝擊。她提醒,其實福島核災造成的傷害和外洩的污染,至今都尚未清除完畢。

20180906-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6日召開「核煤一家親!以核擋綠不可行!」記者會。(顏麟宇攝)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6日召開「核煤一家親!以核擋綠不可行!」記者會。(顏麟宇攝)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也提出不同的見解,表示現在正值能源轉型的實作階段,過去台灣缺乏發展再生能源的經驗,暴露出一些問題實屬正常,揭露這些漏洞,目的是為了補強,讓再生能源發展更加完善。

「但是有一些傳統核電集團,把再生能源遇到的一些問題擴大成本質上無法解決的障礙,他們其實是最不想改變的。」洪申翰的解讀是,由於核電集團過度極端詮釋再生能源的特性,才影響一些民眾對於再生能源的可行性產生疑惑。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羿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