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馬哈迪翻臉無情 「一帶一路」受考驗

2018-09-07 18:10

? 人氣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8月17日起展開為期5天4夜的中國訪問行程,20日他與中國國家總理李克強見面。(美聯社)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8月17日起展開為期5天4夜的中國訪問行程,20日他與中國國家總理李克強見面。(美聯社)

八月底是中國推出「一帶一路倡議」五周年。中國高調召開紀念大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發表〈大道致遠,海納百川──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五周年記〉為一帶一路唱讚歌,所有中國的「姓黨」媒體當然也不免紛紛表態堅決支持一帶一路。接下來是中非合作論壇十八周年,北京將舉行中國—非洲國家的峰會,中國預料繼續「大撒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馬哈迪訪中支持「帶路」,回國變臉

巧合的是,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Mahathir bin Mohamad)在八月中旬正好到中國訪問五天。他還在競選時誓言要停止中國參與的幾個一帶一路項目,上任後立即著手取消。他這次訪華一波三折,出訪時間一再被推遲,可以猜想正是不斷與中國討價還價之故。他最後能來訪,說明中國已經讓步。

果然在出訪期間,中國答應停止在馬來西亞的兩項一帶一路工程,即投資兩百億美元的東海岸鐵路項目和投資二十三億美元的沙巴天然氣管道項目。

投桃報李,馬哈迪在中國說話的聲音相對柔軟。他先感謝中國同意停止這兩個項目,又表態支持一帶一路、呼籲中國企業投資馬來西亞。他更表示馬來西亞接受「中國是個強國」、「不能對中國宣戰」,需要通過外交手段來與中國談判。在中國關心的南海問題上,他又表態「不贊成美國的做法」,因為「中國稱南海是他們的,我們又何必去挑釁他們」。可是在和中國總理李克強的聯合記者會上,馬哈迪已敬告中國,不應該搞「新殖民主義」 (neo-colonialism)。

一回到大馬,馬哈迪的批評聲音就更不客氣了。中國在馬來西亞有一個「關丹產業園區」,中國人在園區建立圍牆,隔開園區內外。馬哈迪表示應該拆除圍牆,因為「產業園區不是外國領土,需要遵從馬來西亞法律」。

戳破「沿線國家歡迎論」

更強硬的信息是對中國地產企業碧桂園在大馬柔佛州新山區的「城市森林」地產項目的表態。馬哈迪表示,將只允許本國人購買城市森林房產,不會給購買到房產的外國人發放簽證。在八月二十五日的「二○一八年土著與國家未來大會」上,馬哈迪更明言,反對中國人大量移民馬來西亞,還說若馬來西亞再接納三百萬名來自中國的華裔進入大馬,「我們將會失去空間……最終必須住到森林邊境去。」該表態對在這個項目上投資千億美元的碧桂園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從開發之初,這個項目就以「靠近新加坡」為賣點吸引中國人購買,七成買家是中國人,剩下的也以外國人為主,馬來西亞本地人根本不會買。

中國鷹派官媒《環球時報》發表社論〈中企在馬來西亞的圍牆不是中國長城〉,文章一面為之圓場,認為「擴大中馬合作顯然是馬哈蒂爾(馬哈迪)政府的真實意願」,把「刺耳的聲音」歸咎於「競選文化」;但接下來就批評:「我們不知道馬來西亞的競選文化在這當中起了多大作用,這樣的話傳到中國,公眾會覺得很刺耳,而且這肯定會讓中國投資者擔心馬的輿論氛圍,以及這種氛圍是否會影響到他們在馬的投資安全。」

馬哈迪的「翻臉無情」發生在一帶一路五周年,令中國面目無光。在中國宣傳裡,國際上對一帶一路的不滿聲音,統統被歸咎為「西方國家」的炒作和挑撥離間,認為它們不是眼紅就是擔心勢力受損,因此故意「唱衰一帶一路」;而廣大沿線國家的政府和人民都是歡迎的。馬來西亞以這種方式對中國「打臉」,戳破了中國的「沿線國家歡迎論」。馬哈迪對中國態度強硬,讓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受到空前質疑。

中國以前曾受殖民主義之害,在長達百年的國恥教育中,認為西方殖民主義的掠奪和侵略是導致中國落後的主要原因;中國長期高舉「反殖民主義」大旗,批評西方國家對其他國家的殖民主義和「新殖民主義」。不難理解,為什麼中國最反感外國說自己搞「新殖民主義」。

中國千方百計地找「不同點」,論證自己「不是新殖民主義」。可是無論如何辯護,認為中國在搞「新殖民主義」總不絕於耳。其實如果中國肯耐心傾聽國際的反饋聲並公平報導,就不難知道,那些指責並非西方杜撰出來,也不是「蓋帽子」,沿線國家人民對中國不顧財務平衡原則的投資而形成債務陷阱,發出類似聲音並不罕見。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地表示,馬國支持「一帶一路」,但不想看到新型殖民主義。(美聯社)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表示,馬國支持「一帶一路」,但不想看到新型殖民主義。(美聯社)

東加還不起,欠中國的一屁股債

斯里蘭卡人早就抱怨,中國承建的漢班托塔港(Hambantota)投資巨大,但業務少,在財務上損失慘重,(新任)政府還不起貸款只能把港口「租借」給中國九十九年。這本非斯里蘭卡政府的本意。由於斯里蘭卡國內指責(前)政府賣國的聲音太大,中國在七月底特別給了二十億元人民幣,任由斯里蘭卡「建設任何項目」,才暫時壓住反對聲音。

今年七月九日,肯亞一位本地記者深度報導了中國承建的蒙巴薩─奈洛比鐵路(Mombasa–Nairobi Standard Gauge Railway)內幕“Exclusive: Behind the SGR walls”。這條三百英里長的鐵路花了四十億美元,相當該國五分之一的國家預算。開通後的營運也虧損嚴重,每天虧損達三十萬美元。更有甚者,公司上層和中層充斥著中國人,建造過程中幾乎所有物質都從中國採購,以致儀器上的指示和說明書都只有中文,本地人根本看不懂。公司的本地員工抱怨,中國員工在鐵路沿線搞「小王國」,令他們感到新殖民主義與種族歧視。

中國投資不限於一帶一路與非洲,南太平洋和拉美也紛紛成為熱門投資地。這些國家現在也感到還債壓力。八月十七日,東加(Tonga)首相波西瓦(Akilisi Pōhiva)倡議太平洋島國聯合遊說中國,免去它們欠下中國的債務。東加人口只有十萬,共欠債中國一億一五○○萬美元,平均每人一一五○美元,總額占全國國內生產毛額(GDP)三分之一,根本還不起這筆鉅款。

西方輿論對這種結果早有預言,現在太平洋島國要求減免,中國外交部還沒有發聲,《環球時報》就發出評論警告:「休想中國減免」,認為東加的提議是「不切實際的期望」。如果中國堅持不減免,最可能還會提出以「租界」方式解決。

老謀深算馬哈迪影響「帶路」成敗

與這些國家相比,馬來西亞的聲音最尖銳,也讓中國不得不格外重視。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極為關鍵:在陸路是中國通往東南亞鐵路的必經之路;在海路更手扼麻六甲海峽重地。馬來西亞有三千萬人,去年人均GDP達一.一萬美元,既非肯亞那樣貧窮,也非太平洋島國那樣弱小,對中國還有「說不」的實力。而且除債務陷阱外,馬來西亞還多了對中國人移民導致「中國化」的問題。

最重要的是,馬哈迪是個老謀深算的政治家,有崇高的聲望,民族主義也最濃烈,中國應對殊不容易。除非改變思路,否則將嚴重影響一帶一路的可持續性。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