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淳亮觀點:「修昔底德陷阱」為何不會發生在美中之間

2018-09-08 06:40

? 人氣

作者認為,美中兩大國確實正在進行貿易戰,兩大國也確實有一些可能發生衝突的地方,但是拋開那些輿論界的喧囂,和平仍然是兩大國之間的主調。(美聯社)

作者認為,美中兩大國確實正在進行貿易戰,兩大國也確實有一些可能發生衝突的地方,但是拋開那些輿論界的喧囂,和平仍然是兩大國之間的主調。(美聯社)

去年英文版在美國上市,旋即被《紐約時報》選為年度最受最值得關注書籍之一的《修昔底德陷阱》(Destined for War),中文譯本最近由八旗出版。這本以美國與中國兩強的競爭為主題的書,作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已在哈佛大學任教五十年之久;他發明的「修昔底德陷阱」一詞,過去幾年已經成為輿論界的熱門詞彙;而作者的苦心恆慮,也終於可以藉由這個中文譯本,讓華人讀者所瞭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作為中文版的主要譯者,我相信這本書的台灣中文版一定會有很好的銷路;這主要是由於過去幾年議論中國崛起的著作中,這是最具有份量的一本;這個詞彙甚至被習近平所多次引用,其所引發的美中衝突焦慮非同小可。其次,或由於牽涉到一些敏感詞彙與批評,這本書的簡體字版本迄今仍無蹤影,可以預期大陸讀者將經由一些管道大量購買本書的台灣中文版。其三,川普上台後,美中關係似乎確實有一些火藥味,至少貿易戰已經開打,你來我往非常熱鬧,似乎印證了美中衝突的預言。

《修昔底德陷阱:從五百年戰爭史,看美國與中國的宿命之戰》 書封。(取自八旗文化)
《修昔底德陷阱:從五百年戰爭史,看美國與中國的宿命之戰》 是以美國與中國兩強的競爭為主題的書。(取自八旗文化)

    然而熱熱鬧鬧的貿易戰,其實並不真的是一場殺人見血的「戰爭」。美國在廿年前與日本就進行過多年的貿易戰,現在與加拿大、歐盟的貿易戰也在同時進行之中,但我們不會真的以為美國與這些國家的貿易糾紛是「戰爭」。讓人們由貿易戰聯想到美中「戰爭」的,是中國大陸強勢崛起促成兩國對於全球首要地位爭奪的結構性困境,而且兩大國也可能因台灣或南海發生的嚴重衝突。但是細觀此書,如艾利森所述,美國似乎也不可能在這兩處地方與大陸「硬槓」。

    關於台灣,艾利森是這樣寫的。「重新控制『大中華地區』,不僅包括大陸的新疆和西藏,還包括香港和台灣」,是北京「中國夢」的目標。而「1996年的台海危機給中國軍方當頭棒喝。由於擔心台灣走向獨立,北京想透過飛彈演習,威脅台灣經濟所依賴的商業航運,以對台北顯示武力。柯林頓總統的回應是向該地區派遣兩艘航空母艦,而這是越南戰爭結束以來,美國向亞洲派遣的最大規模的軍事力量。中國政府別無選擇,只能撤退。這件事在美國並未引起多少波瀾,但是在中國,它勾起百年國恥的痛苦記憶,並震撼了軍方領導人的信心,也使其承諾採取一切必要的行動,來避免這種侮辱重演。」

    之後多年,經過整軍經武,現在「中國依靠『反介入/區域拒止』(A2 / AD)的軍事能力,威脅了美國航空母艦和其他主要艦船,藉此不斷地設法將美國海軍從鄰近趕出去。不過美國軍艦繼續掛著旗子自由巡邏,偶爾並進入台灣海峽和南海。美國也表示,在戰爭的情況下,其航母將保持在第一島鏈之外,使它們超出中國陸基飛彈的範圍。但艦載機也無法從這個距離攻擊中國大陸的目標。」「根據蘭德公司在2015年的權威研究《美中軍事記分卡》的發現,到2017年,在因台灣而攤牌時極為關鍵的9個傳統軍事能力領域,中國對美國具有『優勢』或『近似平手』的有6個,在南海的衝突中也有4個。它的結論是,在未來5到15年內,『亞洲將看到美國占軍事優勢的區域逐漸萎縮』。這意味著美國可能在這個區域輸掉一場傳統戰爭。」

    進一步言,艾利森指出,「1949年以來,台灣一直被北京眼中地痞流氓一般的中國國民黨人所統治。儘管中國領導人堅持認為台灣仍是中國的一部分,但他們願意實施一項讓經濟社會的糾葛日益厚實的長期戰略,以使台灣慢慢融入中國。」倘若如此,兩岸與美中之間都能繼續和平的現狀。但是艾利森假設了一個天不從人願場景:由於北京政權鎮壓了香港的民主運動,「讓台灣人群情沸騰,……這樣的氣氛鼓舞了台灣總統,讓她更大膽地強調台灣人民得之不易的權利和民主。……美國總統為表示對中國在香港的倒退作法的反對,尖銳地宣布尊重台灣總統的強硬立場,並宣稱根據1979年的《台灣關係法》,美國已承諾捍衛台灣免遭中國入侵。……台灣總統認為這是對其獨立動作的默許。……為了懲罰台灣的忤逆,並以恐嚇手段迫其讓步,中國上演了1996年台海危機的加強版,以『演習』為名向台灣水域發射大量彈道飛彈和巡弋飛彈,嚴重干擾了作為台灣生命線的商業航運。……持續的封鎖將導致台灣經濟困頓,並產生大規模糧食短缺。……美國政府認為有義務防止其被圍困。美國國會的許多親台成員要求白宮派出航空母艦前往台灣援助,就像柯林頓在1995、1996年危機期間所做的那樣。但政府知道,對任何進入該地區的美國航母而言,中國反艦彈道飛彈已構成嚴重威脅,何況美國民眾也沒有參與另一場戰爭的胃口。美國的替代方案,是由太平洋司令部在受影響海域為商業航運護航。這是一種不願意參戰但表示支持的姿態。……護航行動可能讓美國軍艦因中國蓄意或意外的彈道飛彈攻擊而沉沒,這樣的事件可能會立即殺死一千多名美國人,並立即使美國尋求報復。……總統同意對位於中國大陸的大量反艦彈道飛彈系統進行預防性攻擊。由於中國的常規和核彈保存在同一地點,而且指揮控制系統相關連,北京誤以為美國想以突如其來的第一波攻擊消除其核武庫。情急之下,中國試圖『以局勢升級來為局勢降溫』……將一枚陸基核子飛彈發射到沖繩以南的空曠海域。不可使用核武的門檻已經被跨過去了,雖然在攻擊中沒有生命損失,但從這裡到全面的核子戰爭,只剩下了一小步。」

    台灣是這個世界上少數可能引發核大戰的地方之一,不過美中衝突遠不是必然。艾利森指出,「歷史記錄還告訴我們,並非所有條約都有一樣的意涵。一些防禦性同盟是有條件的,……美國對台灣的承諾,也取決於中國是否是侵略者。」    但是這裡也有個曖昧之處,因為美國有許多人支持台灣,甚至支持台灣獨立;只是這種支持,卻又未必是為了台灣的利益。艾利森寫道:「美國支持蘇格蘭進行一場可能使其從聯合王國宣告獨立的公投,也支持科索沃人根據自由投票的權利從塞爾維亞分離。作為分裂中國和打擊北京政權的士氣的戰略的一部分,為何不同樣支持西藏和台灣的獨立?中國毫無疑問會對這些舉措採取暴力的反應。但排除這一選擇不僅是自廢武功,也忽視了美國不顧對手反對、長期支持獨立運動的記錄。」而美國的這些作法「可能會破壞其政權,並鼓勵台灣、新疆、西藏和香港的獨立運動。通過鼓動中國內亂,讓北京為了維持國內穩定而無暇他顧,美國可以避免、或至少大幅推遲中國對美國統治地位的挑戰。」

香港獨立和台灣獨立哪個會實現?(AP)
作者指出,美國不顧中國反對、長期支持獨立運動的這些作法,試圖讓中國引起內亂,讓北京為了維持國內穩定而無暇他顧,讓美國可以避免、或至少大幅推遲中國對美國統治地位的挑戰。(AP)

簡言之,一些美國人為了維持對世界的統治地位,可能樂於鼓勵台灣獨立。但是並不是每個美國人都如此,且這樣做的反作用也可能對美國不利。例如艾利森就又在另一些段落指出,「維護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首要地位,真的是至關重要的國家利益嗎?美國人會『背起任何負擔』,以阻止中國奪取南海的島嶼,甚至收回台灣?這些都不是修辭問題。一個與國家優先事項脫鉤的地緣政治的目標,或甚至對危機的反應,都必然通向失敗。」美國若支持台灣獨立而引發戰爭,慘遭失敗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前所述,這是因為美國在台灣海峽已經打不贏了。但是中國大陸也不會輕易動武,終究武統只會成為中國的內傷,甚至難以癒合的傷口,從而長期消耗中國的精力。怕就怕在美國與台灣的一些人不顧現實,鋌而走險,造成三輸的結果。

不過最近一段時間,有更多美國不會在台海與南海與中國大陸動武的消息。例如9月3日曾在國民黨與民進黨執政期間,擔任過國防部副部長與陸委會副主委的林中斌老師,就在《臉書》介紹了《紐約時報》的〈中國已可靠著軍艦和飛彈在太平洋挑戰美國海軍〉(With Ships and Missiles, China Is Ready to Challenge U.S. Navy in Pacific)一文,文章中提到的事實包括2017年兩國軍艦與潛艦總數,中國為317,美國為283,中國海軍已成全球最大;而在今年3月,美國印太艦隊司令Philip S. Davidson上將曾作證指出:「除了正式開戰之外,中國現在已可在各種狀況下控制南海。...未來即使開戰,美國沒有把握打贏中國。」蘭德公司的專家Lyle Morris說:「中國在西沙南沙部署飛彈,使得美國必須部署軍艦在它們射程以外,但中國飛彈射程愈來越遠,使得美國這招變為不可能。」此外,「過去10年,中國建造100多艘軍艦,此數目甚至超過許多國家的海軍總數。」我有一些文章介紹了一些相關分析,引起一些讀者的不愉快,但我相信認清事實才是對台灣負責任的表現。

美國打不贏,台灣不可能實現法理獨立,兩大國因此不會真的打起來,「修昔底德陷阱」就只是一種可能與趨勢。但與此同時,兩岸事實上的分裂可能繼續維持好一段時間,而最後兩大國的各自內政發展,卻反而可能在多年以後,給予台灣實現法理獨立的契機,或者讓台灣人心甘情願的接受統一。因為對於美國和中國來說,真正的競爭還是內政的競爭,而這也呈現在《修昔底德陷阱》一書的結論中。艾利森指出:「我擔心美國民主會出現致命的症狀。華府(DC)已經成為功能失調的首都(Dysfunctional Capital)的縮寫,成為一個黨派關係已變得有毒的沼澤地,白宮和國會之間的關係,使預算案和條約案等基本功能都陷入癱瘓,也讓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幾乎消失。……如果沒有更能堅定果決進行領導的總統,且統治階級也未能恢復其公民責任感,美國可能會跟隨歐洲走下坡路。」隨後,他也批評中國大陸的治理模式。兩大國的未來都不是確鑿無疑的,巴西就是面鏡子。

    在林中斌老師發表前述臉書文章的同一天,巴西國家博物館被一場大火燒毀了。起火原因還在調查,但是人們不用太感到意外;據報導,這個南美洲最大的博物館因為國家財政困窘而經費長期嚴重不足,博物館內沒有空調,而且所有滅火器都過期;由於消防水泵沒有足夠的水壓,花了四十分鐘才趕到現場的消防隊對於大火幾乎只能乾瞪眼。巴西的這種悲劇叫做國家治理失能,這種國家叫做失敗國家。巴西是金磚國家的主要成員,是世界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土地最肥沃、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民主化歷程已長達百多年,但是幾乎一直積貧積弱,所以被稱為「明日之國」,偉大的未來幾乎唾手可得,但卻永遠只在明天。巴西內政的失敗對於美中關係有很重大的啟示意義,對台灣也有很大的警示作用。倘若中國大陸最終變成失敗國家,台灣的獨立可能水到渠成;倘若美國的民主長期惡質化,或逐漸失去干涉兩岸關係的能力;倘若台灣的民主走向失敗,統一對大陸而言或變得輕而易舉。

巴西國家博物館2日發生大火,無數珍貴文物付之一炬(AP)
巴西國家博物館(2)日發生大火,無數珍貴文物付之一炬,作者指出,巴西內政的失敗對台灣具有警示作用。倘若中國大陸最終變成失敗國家,台灣的獨立可能水到渠成。(AP)

國家之間治理能力的競爭是和平的,必要的,在美中之間甚至也是唯一可行的。美中兩大國確實正在進行貿易戰,兩大國也確實有一些可能發生衝突的地方,但是拋開那些輿論界的喧囂,和平仍然是兩大國之間的主調。沒有任何一個領導人,能夠承擔讓兩大國關係脫軌的責任,因為那將是對全人類的犯罪。但是他們的關係也是動態的,競爭性的,而良性的競爭不僅對他們各自的發展有利,對世界也有利。我相信這不僅是一種期望,也將被現實所證明。

*作者為政治大學東亞所博士,中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包淳亮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