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的移居者》選摘(下):活著就是最好的抵抗

2015-05-24 05:10

? 人氣

另一邊廂,以色列大選也在二零一五年三月完成,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利庫德集團(Likud)連續第三次當選。內塔尼亞胡在選前再一次提出右翼路線的巴勒斯坦政策,表明不會容許巴勒斯坦組成政府,結果成功擊敗了中間偏左的猶太復國主義聯盟,並且將與走極右路線,曾經提出殺光巴人婦女以防她們生出更多「小蛇」的「以色列我們的家園黨」(Jewish Home)組成聯合政府。選舉之前不少人對猶太復國主義聯盟寄予厚望,因為他們勝出,代表以巴或許可以重新啟動和談。然而以色列再一次選擇了右翼路線。當然,不是所有以色列人都對此覺得安心。我的以色列朋友就不止一次跟我說過:「令以色列最不安全的不是哈馬斯,也不是巴解組織,而是內塔尼亞胡。」諷刺的是,以色列立國時,矢言建立一個會忠於自由、平等等基本價值的國家,然而從以色列於巴勒斯坦立國,將巴人村落連根拔起,將巴人家庭趕出這個新國家,建立起比柏林圍牆更高的隔離牆的一刻起,它就注定無法緊守這些白紙黑字書寫在建國宣言上的價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賈哈林部落也稱為C區,以色列保留為控制安全的戰略地區(網易)
在西岸,賈哈林部落也稱為C區,以色列保留為控制安全的戰略地區(網易)

對於巴勒斯坦的未來,本身身為猶太人的著名學者杭姆斯基(Noam Chomsky)就說:巴勒斯坦只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當然是美國和以色列放棄他們拒絕談判的態度,第二是繼續現行的政策,而這種政策最終的結果,必然是令耶路撒冷﹑約旦河谷以及在隔離牆內的所有土地都落入以色列手中。而剩下的土地就會被無止盡的關卡﹑道路和其他以色列的建設切割得體無完膚,而巴勒斯坦人會繼續「活得像狗一樣」。許多人認為巴勒斯坦應該暫時放棄抵抗,且待成為以色列國家的一部份,再進行公民起義;而杭姆斯基則把這種想法打為「妄想」,因為以色列有美國撐腰,根本不需要接納巴勒斯坦方的漫天殺價,給自一九四八年起流放在外的巴勒斯坦人返回母土的權利。

前年我在黎巴嫩探訪過一家巴勒斯坦人,那位年近九十的老婆婆至今仍然留著她希伯崙老家的鑰匙,雖然她口中的「老家」,現在可能已經成為了一個以色列四口之家的安樂窩。巴勒斯坦問題之所以成為了一代又一代記者﹑作家﹑知識份子最關心的問題,不止是因為當中的不義,也是因為以巴問題不止是中東問題,也是世界的問題--阿拉伯世界曾經以解放巴勒斯坦為己任,然而在兩次中東戰爭後,許多所謂阿拉伯「兄弟」都採取了親美政策,巴勒斯坦失去了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更加孤立無援。現時學術界和許多反錫安主義組織,都提倡仿效八十年代推翻南非種族隔離政權的杯葛政策(BDS行動),罷買以色列產品,學者和藝術家等亦拒絕出席為錫安主義塗脂抹粉的活動。近日在美國人權組織的多番抗議下,以色列的飲料公司SodaStream終於將他們的產品標籤改為「(巴勒斯坦)西岸製造」,以示其廠房建於強佔而來的巴勒斯坦人土地上,算是BDS的一個小勝利。

當然巴勒斯坦這片土地還是孕育了許多故事,關於生命的故事,包括The Unlikely Settler作者Lipika Pelham寫的這一個。經常缺水缺電的加沙地帶,是世上其中一個生育率最高的地方,三百六十五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住了近一百七十萬人,在斷水斷糧的狀態下還依然高踞世界人口增長率第七位。無論生活如何艱難,未來如何難以確定,巴勒斯坦人仍然相信,活著就是最好的抵抗。所以我相信,每一個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的,關於生命的故事,都值得說,也值得聽。

作者利皮卡.佩拉漢與《耶路撒冷的移居者》(商周出版)書封。
作者利皮卡.佩拉漢與《耶路撒冷的移居者》(商周出版)書封。

*作者為香港作家、獨立記者、評論人。本文選自《耶路撒冷的移居者》(商周出版)導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