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脫離歐盟?大選結果決定英國動向

2015-05-06 23:00

? 人氣

保守黨首相卡麥隆為安撫黨內疑歐派,承諾2017年以公投決定是否脫離歐盟。

保守黨首相卡麥隆為安撫黨內疑歐派,承諾2017年以公投決定是否脫離歐盟。

9張卡看懂2015年英國大選

英國將於7日舉行國會下議院大選,此次選戰核心辯論落在經濟發展、國家健保(NHS)與移民管控上,但無論哪一黨(或哪幾黨)勝出,都無法排除英國將舉行「脫離歐盟」(Brexit)公投的可能性。這場選舉結果將左右未來英國與歐盟的關係發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除了疑歐立場鮮明的英國獨立黨(UKIP)以舉行公投、推動英國脫離歐盟為主要政見,其他主流黨派並未在政見中突顯歐盟議題。然而為了抑制右傾選民轉投UKIP,保守黨已承諾一旦勝選,將在2017年底前舉辦脫歐公投。現任首相、保守黨黨魁卡麥隆(David Cameron)也在4月30日的電視問答中將脫歐公投設為「紅線」。

現與保守黨共組聯合政府的自由民主黨,通常將自己定位為最親歐盟的主流政黨,看似與保守黨漸行漸遠,但黨魁克萊格(Nick Clegg)近日接受訪談時,並沒有直接否認與保守黨再次結盟的可能性,顯示自民黨或可能為了再次掌握政權,鬆動其反脫歐公投的立場。

自由民主黨向來親歐盟,但黨魁克萊格仍然願意與保守黨合作組閣。
自由民主黨向來親歐盟,但黨魁克萊格仍然願意與保守黨合作組閣。

最大反對黨工黨較保守黨親歐,但也未將此形塑為論述主力。在工黨全長83頁的白皮書中,關於歐盟的段落只佔了1頁左。黨魁米勒班(Ed Miliband)曾表示,只有在過多權力被移轉至布魯塞爾(歐盟總部)時,工黨政府才可能舉行公投,但這在未來歐盟整合的過程中是確實可能發生。

歐盟、美國希望留下英國

英國於1973年加入歐盟,是第9個成員國,也是僅次於德國的歐盟第2大經濟體。雖然英國經常要求特權(包括於1991年拒絕加入單一歐元區、申根簽證控管、社會法案及人權法案等領域),但她也經常提出「困難但必要」的問題,推動歐盟改革。英國是2014年經濟成長最快的已開發國家,倫敦也是歐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

整體來說,儘管磨擦不斷,歐盟還是希望英國留下。這段時間,布魯塞爾避談一些可能惹惱英國的議題。歐盟影響力最大的領袖、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公開呼籲英國不要脫歐,一方面是著眼於歐盟內部權力平衡,一方面也是因為英國離開之後,德國將負擔更高比例的歐盟預算。

將英國視為歐洲最重要盟邦的美國,也希望英國可以繼續從內部影響歐盟的貿易、軍事與外交政策。雖然有觀察者認為,英國脫歐之後,反而可能因此更加強與美國的貿易關係。

英國對歐盟觀感的波折

問題:整體來說,你贊成或不贊成英國作為歐盟成員國?(藍色為支持,紅色為反對)
問題:整體來說,你贊成或不贊成英國作為歐盟成員國?(藍色為支持,紅色為反對)

根據艾塞克斯持續觀測普查( Essex Continuous Monitoring Survey)自2004年以來的統計結果,2008年金融海嘯剛發生時,約有45─50%的英國民眾支持留歐,40─45%反對。但隨著危機加深,反對比例超過支持者。2010年大選後,反對留歐的比例更是竄升;這也是UKIP崛起的關鍵時刻,後來他們在2014年的歐洲議會選舉中有突出表現。

然而,此後支持留歐的比率又逐漸回升。今年3月的統計顯示,44%民眾支持續留歐盟、40%不贊成,與金融海嘯發生前的數字差不多。

英國獨立黨可望拿下不少席次,領導人法拉吉志得意滿。
英國獨立黨可望拿下不少席次,領導人法拉吉志得意滿。

英國人為何會想脫離歐盟?

英國艾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教授惠特利(Paul Whiteley)與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UT Dallas)教授克拉克(Harold D. Clarke)解釋,這些變化的背後有2個關鍵因素:一個與歐盟的狀態有關,一個與英國的競選活動有關。

首先,英國向來是以「功能主義」的態度面對歐盟,加入歐盟是為了經濟利益,而不是仰慕其政治結盟關係。英國加入當時,許多人認為歐盟前景光明,猶如「贏家俱樂部」,英國能從其中獲得提振經濟、改善低成長率的洞見。

但隨著歐元區陷入危機、希臘等成員國經濟崩盤,歐盟陷入低成長率與高失業率的困境,英國人的觀點逐漸改變。開始懷疑自己為何要加入這個經濟表現不佳的團體。

英國首相、保守黨領導人卡麥隆偕妻子莎曼珊拜票
英國首相、保守黨領導人卡麥隆偕妻子莎曼珊拜票

同時,英國人也開始認為要自由進出這個13兆9000億歐元的市場,伴隨著不小的代價。其中一個關鍵來自於歐盟的創建原則:各成員國公民可以自由跨國生活、工作。在歐盟於2004年納入多個東歐前共產國家後,許多東歐移民湧入英國工作,引發英國人民的擔憂與不滿。

競選活動及宣傳也會引導大眾想法,尤其是在面對國際組織成員身分這種巨大、複雜的議題時,公眾期望政黨給出引導性的政見。惠特利與克拉克認為,就當前民調分布看來,主要政黨仍較親歐,這可反映大多數選民的意見。因而他們認為,無論是現在舉行或是2017年,英國人仍會在公投中選擇續留歐盟。

脫歐可能動搖市場

但市場已受到這種不確定性影響。英國企業擔心,脫歐將升高英國與其他歐盟國家商業往來的成本,傷害英國競爭力。跨國銀行集團匯豐(HSBC)4月聲明指出,正在考慮將總部遷離英國,部分原因就是因為脫歐聲浪。

裕信銀行(UniCredit Bank)經濟學家維納札(Daniel Vernazza)表示,脫歐可能是當前英國投資人最大的單一不確定因素,且這個不確定性可能會延續數年之久。

卡麥隆表示自己希望英國續留歐盟,但條件是歐盟必須有所改變。他堅持自己將國家置為最優先的立場,認為英國人應該有一個選擇是否續留歐盟的機會,「這對我們來說是對的,對歐盟來說也是。」

工黨抨擊卡麥隆姑息

但前工黨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抨擊卡麥隆為了討好一群「永遠不會滿足」的歐盟恐懼者,動搖全英的商業往來穩定性。

前工黨歐洲事務部長麥克夏恩(Denis MacShane)於1月出版《英國退出:英國如何離開歐洲》(Brexit: How Britain Will Leave Europe),他表示,「義大利人、德國人、法國人、美國人與加拿大人都對脫歐公投感到恐懼,更不要說英國真的脫離了歐盟。他們不能公開說,但大家都知道未來2年的公投協商會非常辛苦。」

麥克夏恩也表示,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一個強國讓她的公民決定要不要參與一個大型國際組織,「這在國際角度上看起來輕率而不負責任」。並指責這是保守黨姑息UKIP的作法。

歐盟「盡力」挽留英國

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4月底表示,歐盟只可能進行小幅改革;但也指出,與英國達成一個「公平的協議」是他的首要目標之一。歐盟外交委員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主席雷納德(Mark Leonard)也表示,少了英國,歐盟會縮小、弱化也較不平衡,他們願意盡力挽留英國。

一個問題是:歐盟願意「盡力」到什麼程度?歐洲議會德國籍議員麥卡利斯特(David McAllister)的發言代表許多人的看法。他指出,現在討論歐盟為英國改變的底線沒有意義,必須等到英國新政府組成、向歐盟提出具體的要求或計畫之後,才能開啟討論。但可以確定的是,歐盟正密切關注英國這場大選。

9張卡看懂2015年英國大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