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回不去的理想,當民進黨的「永續」只剩下執政

2018-09-05 06:30

? 人氣

20170626-台灣民意基金會「中巴建交後的台灣政局發展」全國性民調發表會,董事簡錫堦。(甘岱民攝)
原本為民進黨「新潮流系」中具進步色彩的工運人士簡錫堦因「理念不合」在2003年退出民進黨。(資料照,甘岱民攝)

「向右轉」!

簡錫堦在當時曾投書媒體,直言:「這一擊,是社運團體認清依附政治勢力的虛幻……我們提醒有改革熱忱的社運團體:必須認清現實的民進黨,才能避免對過度期待下的幻滅。」2006年6月,簡錫堦進一步在媒體專訪中指出,「說民進黨是左派政黨,根本是誤解。」何以民進黨會「向右轉」?專研民進黨發展的佛光大學學務長柳金財對本刊記者表示,這是世俗化政黨難以去除的宿命,一旦執政,在以全體人民施政考量下,就會發現事實上完全無法依據在野時期主張或公民團體的訴求來施政;此外,民進黨成為執政黨後,連結資源的能力會隨之增加,也會逐漸強化新政商關係,從而被質疑背離拋棄弱勢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柳金財還說,解構政策與建構政策完全是不同方向,在野黨轉身成為執政黨後,修正或拋棄在野時期的主張,在政治實務上並非少見。但關鍵是要有一套政策論述及配套措施,以說服公民團體。

如果說陳水扁政府執政後的「向右轉」是宿命,但藉由「改革之名」以行貪腐,則更是明顯的墮落、絕對的腐敗,以及對「公平正義」及「進步價值」的背叛,由「美麗島事件」主事者、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發起的「倒扁運動」,可說是陳水扁在主政時期最大規模的社會運動,並因此推倒了民進黨的第一次執政。

「向左轉」?

以「民主進步」之名出發,但是以「反貪腐」為名、由反威權的民主前輩發動的「紅衫軍」社會運動結束第一次8年執政,民進黨毋寧是尷尬的。不過,在2008年選舉慘敗的民進黨迎來「雖然出身較好,但自認為非常左派」的蔡英文擔任黨主席,其著手進行黨務改革,首要就是下令重新擁抱「社會運動」,並將早自1996年就由「社會發展部」取代的「社會運動部」招牌,在2009年重新掛回去,同時宣示「民進黨必須與社會運動結合,才有力量走向更完整的民主」。

此後便積極地或聲援、或參與或呵護全台各地自覺遭受不平等對待而啟動的自主社會運動,如「國道收費員自救運動」、「大埔反徵收」、「反國光石化」、「搶救大潭藻礁」、「反核大遊行」、「白玫瑰運動」及「萬人送仲丘」等社會運動,還有最終集大成的、一舉翻轉藍綠氣勢的2014年「3.18太陽花學運」。

何以蔡英文能如此輕易率民進黨轉身擁抱社運?又何以部分社運團體願意再度接納民進黨成為實踐理想的夥伴?

專研民進黨派系的台北城市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鄭明德分析,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蔡英文原先並非民進黨人,民進黨自「黨外」時期「編聯會」及創黨後的「新潮流系」與社運團體的愛恨糾葛,以及陳水扁政府執政時對社運理想的種種背離,並無法與蔡英文進行有效聯結;再則,陳水扁執政時「朝小野大」的政治現實,成為蔡英文掌權時為民進黨辯解的最有效解方。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