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超觀點:中美談判可循美墨模式嗎?

2018-09-01 06:50

? 人氣

其次,雙方貿易依存度也有很大的差異:墨西哥高度依賴美國市場,尤其是出口有高達8成是賣到美國市場,而美國出口至墨西哥只佔美國出口的8.4%,二國比例懸殊,若不與美國達成協議,墨西哥經濟命脈恐被切斷,因此有不得不談成的壓力;反觀,2017年中美貿易總值占中國進出口總值的14.2%,出口5506億美元,更占整體總出口額22634億美元的24%,將近四分之一,而美國出口至中國市場1303.7億美元,則占美國總出口38896.4億美元,的8.4%,雙方貿易依存度雖然也不低,但相對而言較為接近,而較缺乏立即談成的急迫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三,爭議問題的達成性有別:美墨二國最大的貿易逆差為汽車產業,金額高達690億美元,故此次主要的談判內容就是著眼於汽車相關產業的調整與其工資的提升,美國要求墨西哥配合的各個項目,確實有其難度,然無論汽車零組件比例、勞工薪資水準或是智慧財產權等並非無法達成,2017年各國在墨西哥生產的汽車高達407萬輛,多數銷往美國市場,未來勢必要調整零組件的採購,大量採購美國生產的汽車零組件,並提高勞工薪資,未來不但會提高生產成本,還可能降低車廠在墨西哥投資的意願,但墨方權衡得失之後,至少汽車產業還能維持一定的優勢,仍得咬牙簽署;川普政府對中方的要求達成難度頗高,例如:落實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停止政府補貼、禁止技術強制轉讓、隱私權保障以及開放獨資或特定市場准入等,然中方提出的重點只在於增加對美商品的採購,減少貿易逆差,而上述這些結構性的變革都是大陸難以配合或不願意開放的項目,這就是中美多回合談判陷入僵局的主因,中國大陸官方對此也逐漸改為被動的狀態。不過隨著美國對中國大陸的貿易制裁範圍擴大至額外的2000億美金時,逐漸邁入深水區,北京當局就需被迫接招了。

美國川普總統上任後,四處開戰,幾乎與全球為敵,不過最重要的目標卻是中國大陸。中方原本想運用中國特色的「統一戰線」理論,「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拉攏歐盟、日本、加拿大等同樣受川普政府發動貿易戰的國家,聯合對抗美國。殊不知,這些國家對中國大陸的各項作為早就心生不滿,美方的各項要求都切合其利益,降低與陸方結盟的意願。加上美方近期開始清理戰場,先與歐盟達成停戰的共識,現在美墨也完成初步的協議,加拿大日前亦與美國協商中,由於美墨已經談成,若美加無法達成協議,將會被排除在外,對加拿大產生相當的壓力,相信新版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2.0)(或是美加雙邊協定)將會加速完成。9月美日談判接著展開,在日本國內亟欲避免衝突的共識之下,促成美日貿易協議只是時間問題。

若美與加拿大、墨西哥、歐盟與日本都達成協議後,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就僅剩中國大陸尚未談成,屆時將能全力對付大陸,而且態度將會日益強硬,逼迫中方大幅讓步。無怪乎川普會對外放話,他已拒絕與中國談判,因為談判的時機未到。

*作者為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