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公文也能傷人?其實公部門都在玩「Pass the Bomb」的遊戲

2018-08-31 06:00

? 人氣

日前新北市稅捐稽徵處並不安寧,茶水間內發生了基層職員刺傷同科室股長的事件,作者認為,整起事件不該只是以個人問題歸結。圖僅為示意。(方炳超攝)

日前新北市稅捐稽徵處並不安寧,茶水間內發生了基層職員刺傷同科室股長的事件,作者認為,整起事件不該只是以個人問題歸結。圖僅為示意。(方炳超攝)

新北市稅捐稽徵處並不安寧,茶水間內發生了基層職員刺傷同科室股長的事件。整起事件經媒體的報導與渲染之後,愈來愈撲朔迷離,最後似乎還模糊了焦點,甚至把所有責任都歸結為基層職員的個人情緒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新聞提及李姓職員「領有精障手冊」、還「追求女主管」,然而據悉,這些都與事實相去甚遠。至於,他從106年考上初等考迄今,這一年多來,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卻似乎無人聞問。整起事件不該只是以個人問題歸結,最後則將之歸檔存查。

制度,大有問題

其實,新北市稅捐處傷人事件,只是冰山一隅,說明了公務體系背後有很多制度面問題,長期為人所忽略、未被及時覺察,才終致釀成憾事。

新聞發生時,不免有人會說:「不過退個公文,也要傷人?」我想,這是不少民眾的疑惑。對於民眾而言,公文或許是一紙文書而已,但對於公務人員來說,它牽涉到的不只是公文書的往來,同時也涉及個人飯碗的保全,以及部門或科室間權責的角力。因此,比起「追求不成而傷人」,這樣的理由誠如PTT鄉民所說「這畫面美得令人難以想像」,倒不如「公文被退而肇事」的導火線,更符合公務機關會發生的事實。

曾有行政學學者將公部門比喻為「文稿競賽」,可見公文對於公務員的重要性。然而,公文不是只有純粹的「寫」,它還包含了「多久內該寫完」、「要怎麼寫」,以及「該不該寫」等層面。

數位化公文,紙本式流程

首先,先談談期限。普通公文以七日為限,最速件的公文則是一日,超過就算逾時,而逾時不只要向主管,以及公文管理單位寫報告,還可能因此影響考績,或是個人飯碗。儘管公家單位將公文「數位化」了,從收文、取號、撰寫、呈交上級到最後的歸檔,美其名都是在線上進行,但所有行政流程依舊古老而繁瑣,更有些人會同時呈上紙本與線上公文,讓公文的傳遞更為不便與耗時。

因此,一件公文能在三天內回來都算快的,倘若是從二級單位(如:稅捐處)呈交到一級單位(如:新北市政府),有時候回來都是半個月之後了。然而,承辦人手上如果同時有數十件,或是上百件公文時,對於基層人員而言,實在是相當大的負擔。更遑論有些中央來的文,還要承辦人半日內完成數十年的資料整理,或是整個機關數百人的調查,那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大表、小表,不斷「被表」的承辦人員

其次,公文「要怎麼寫」也是很大的問題,不少人的公文都曾被改得面目全非,有時還被長官要求多次修改,不斷更改某個細節用詞,甚至改到最後還回到第一個版本。此外,許多往來的公文還包括表格的填寫,而每個表格都有不同的格式與填寫方式,光是填表說明就有好幾頁,直到搞懂如何填寫,可能已耗掉一個上午。承辦人員若開始整理資料、動筆填寫,也要花上一段時間,寫完再跑公文流程,常常都在「死線」間流連。

更慘的是,才搞懂第一個表格,更多的表格又接踵而至,每天就過著「大表、小表,不斷被表」的輪迴。承辦人鎮日像是一臺運行的公文處理器,不時在電腦前,和各個表格與字斟句酌之際,跟時間進行一場「文稿競賽」。

淨空作業區,讓雙手有舒適的空間可以在此操作電腦或書寫公文(圖/女子學提供)
作者指出,曾有行政學學者將公部門比喻為「文稿競賽」,可見公文對於公務員的重要性。然而,公文不是只有純粹的「寫」,它還包含了「多久內該寫完」、「要怎麼寫」,以及「該不該寫」等層面。(圖/女子學提供)

「Pass the Bomb」遊戲

最後,公部門間的公文往來,不只是個人的「文稿競賽」,同時也涉及到部門或是科室間的權責角力競賽。「當公務員的第一堂課,要學會如何退文。」這是在公部門走跳的「潛規則」,也是公務員的基本技能。有時候,一件公文還會引起兩個部門或科室間的戰爭,大家使出混身解數避免該業務與自己沾上邊,最後還得請來機關主管進行裁決。

於是,公文就像上了定時裝置的炸彈,在各個承辦人員或是科室之間,進行著「Pass the Bomb」的遊戲,大家都急著將燙手山芋丟給下一個人,直到炸彈在某個倒楣的人手中引爆。

不是死了,就是瘋了?

公務體系的制度面相當複雜,公文問題只是其中一個環節,其他還包括研考制度裡什麼都要KPI的「關鍵無效指標」、以繁馭簡的會計制度、長久失靈的考績制度,這些制度,無形中在基層員工內心,成了鬱積不去的壓力,再加上保守的公務環境,宛如一個壓力大悶鍋,慢火熬煮著每個置身其中的公務員。

據統計,自殺已成了公務員死因的前三名,光105年就有20人自殺死亡,而新北市政府在去(106)年就有2人自殺。除此之外,政府機關裡頭,各個處室或單位間,多少都有一兩名有精神障礙,或是深受心理疾患所苦的公務人員。這些人的情緒往往未被覺察,以致於事件發生以後,官方回答的版本都是:「該員平時表現正常」、「沒有想到會發生如此憾事」。

公務體系的各種制度,容易將人「異化」,化為不起眼的螺絲釘。因此,等到人們察覺到這些螺絲釘也是個人時,往往都是他們「死了」,或是被認為「瘋了」的時候。

公文也能傷人?的確,但它絕非皮肉傷,更多時候,某些傷是隱而未顯的。

*作者曾為新北市稅捐處員工,現為文字工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