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主人:《誰統治世界?》選摘(3)

2018-09-12 05:10

? 人氣

今天的挑戰:東歐

話題轉到東歐。目前,北約和俄羅斯邊界正在醞釀一場危機。這不是一件小事。沙克瓦(Richard Sakwa)對本地區有明智的深入研究,他振振有詞地寫道,「二○○八年的俄羅斯—喬治亞戰爭實質上就是第一次『制止北約東擴戰爭』;二○一四年的烏克蘭危機是第二次。我們不清楚人類是否在第三次戰爭之後還會存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西方認為北約東擴沒有惡意。但是我們不覺得意外,俄羅斯和南半球大部分國家有不同的看法,某些西方著名人物亦然。肯楠早早就提出警告,認為北約東擴是個「悲劇性的錯誤」,他和幾位美國資深政治家聯名上書白宮,稱之為「歷史性的政策錯誤」。

目前的危機起源於一九九一年的冷戰結束和蘇聯瓦解。當時對歐亞大陸新的安全制度和政治經濟,有兩種南轅北轍的觀點。依據沙克瓦的說法,有一派主張「寬闊的歐洲」(Wider Europe),以歐盟為中心,逐漸向歐洲—大西洋安全與政治共同體發展;另一派則主張「更大的歐洲」(Greater Europe),一種大陸歐洲的概念,從里斯本延伸到海參崴,有多個中心,包括布魯塞爾、莫斯科和安卡拉,但是共同目標是克服傳統上困擾大陸的歧異。」

蘇聯領袖戈巴契夫是「更大的歐洲」的主要倡導人,這個概念在戴高樂主義(Gaullism)和其他倡議中也可找到根源。可是,當俄羅斯在一九九○年代的市場改革失利下崩潰時,這派主張力量消退,一直要到普丁主政,俄羅斯開始復原、在世界舞台重尋地位,它才又復活。普丁和他的搭檔梅德維杰夫(Dmitry Medvedev)一再「主張從里斯本到海參崴,整個『更大的歐洲』地緣政治團結起來,建立真正的『戰略夥伴關係』」。

沙克瓦寫道,這些倡議「遭到政治蔑視」,認為「不過是要以隱形手法建立『大俄羅斯』的掩飾」,也是要破壞北美和西歐合作的做法。這種顧慮可以溯源到冷戰初期的憂慮,深怕歐洲可能變成獨立於大、小兩個超級強國之外的「第三勢力」,而且更傾向於和後者親善〔譬如布蘭德(Willy Brandt)的東進政策(Ostpolitik)和其他倡議〕。

西方看待俄羅斯崩潰自然是得意洋洋。它誇稱這是「歷史的終結」,是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終極勝利,彷彿俄羅斯要退回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作為西方經濟殖民地的地位。戈巴契夫同意兩德統一可以加入北約組織——以歷史角度衡量,這是了不起的重大讓步——西方也口頭承諾北約部隊不會「往東移動一英寸」;但是西方立刻違反承諾,北約旋即向東擴張。雙方的討論僅限於東德。北約組織或許會「跨越」德國擴張的可能性,並沒有和戈巴契夫討論,甚至私下考慮都沒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