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我失去了美國,才明白我是多麼深愛著她」美國政壇一代豪傑馬侃回顧越南戰俘生涯

2018-08-27 17:46

? 人氣

在「火爐監獄」中的戰俘馬侃,除了在身體上要抵抗北越軍方的酷刑威逼,還因為「司令之子」的身分,必須在精神上抗拒溫情利誘——在1968年4月,馬侃的父親小約翰正式接掌美軍太平洋指揮部前夕,關押馬侃的軍方曾問他:「想不想回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軍對於戰俘採取「先俘先放」的一貫原則,即當兩軍交換戰俘時,優先釋放被關押最久的俘虜。不過,北越軍方考量到國際宣傳,認為若趁馬侃父親接掌太平洋司令部的時機提前釋放他,將能創造極好的效果。對此,馬侃一口回絕。

「當沒有人看見時,你會怎麼做決定?這就決定了你的風骨。」當時也被關在火爐監獄的美國空軍飛行員戴伊(Bud Day)這麼說。

越戰期間北越惡名昭彰的「火爐監獄」(Hỏa Lò Prison),又稱「河內希爾頓」(The Hanoi Hilton)(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越戰期間北越惡名昭彰的「火爐監獄」(Hỏa Lò Prison),又稱「河內希爾頓」(The Hanoi Hilton)(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當沒有人看見時,你會怎麼做決定?這就決定了你的風骨」

在獄友眼中的風骨錚錚,在北越軍方看來可是十分不識好歹。馬侃在拒絕這個交換條件之後,每隔2到3小時就被獄卒群毆痛打,打了整整四天,打得皮開肉綻,打到他萌生自盡念頭。

受盡折磨之後,馬侃在北越軍方逼迫下簽署了一分反美宣傳文件,在文件中招認自己犯過惡罪。這是他日後最後悔的一件事情之一。馬侃回憶道:「和大家在那學到的一樣,我學會了這個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所能承受的極限。而我當時是真被逼到自己的極限了。」這也是他唯一一次屈打成招;馬侃日後再也沒有簽署過任何一分類似文件,而且也拒絕與任何美國反戰人士會面。

日後回想這身陷囹圄的5年半,馬侃反而在拘束中見自由。他在回憶錄《將門虎子》(Faith of My Fathers)中這麼表示:「在有組織的反抗行動中扮演好一個小角色,去對抗那囚禁我的強權,是我覺得最為自由、最不受約束的時候。」「生命中最強烈的自由感,來自於為超越個人的理由奮戰。」

「直到我失去了美國,這才明白,我是多麼深愛著她」

1973年3月14日,終於輪到馬侃獲釋。他被押送到一個離河內不遠的機場,在那裡被送上美軍的軍機。「我走向美國空軍軍機時胸腔中的感受,筆墨實在無以言喻。」

由於在河內舊傷未癒、又遭拷打,馬侃身體有許多後遺症,從此雙手無法高舉過頭。不過,有失自然也有得,這段戰俘經歷使馬侃對美國的愛深厚了許多:「在獄中,我愛上了我的國家……在這之前,我當然也愛她,不過就像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只是和大部分美國人一樣,對習以為常的舒適與特權抱持感謝。直到我失去了美國,才明白我是多麼深愛著她。」

這位將門之子在1981年退役之後逐鹿政壇,2008年代表共和黨問鼎白宮,走過精彩的一生。不變的是,他的愛國之心直到最後都未曾磨滅。馬侃生前囑咐,自己的墓誌銘要寫:「他一生為國效力。」(He served his country.)

美國亞利桑那州聯邦參議員馬侃(John McCain)年輕時曾在越南戰場被俘,1973年3月獲釋返國,尼克森總統親自接見(AP)
美國亞利桑那州聯邦參議員馬侃(John McCain)年輕時曾在越南戰場被俘,1973年3月獲釋返國,尼克森總統親自接見(AP)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