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兩岸關係應在穩定中求進步─期勉朱立倫

2015-05-01 05:40

? 人氣

朱立倫將在五月四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風傳媒合成)

朱立倫將在五月四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風傳媒合成)

超越藍綠,只問是非。台灣有如汪洋裡的一艘船。任何人扎了這艘船,自己也無從逃生。藍綠對決是零和遊戲,台灣沒有本錢繼續進行這種互相毀滅的自殺行為。不管藍貓綠貓,會抓老鼠才是好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五月三日朱立倫將在上海參加國共論壇,四日將在北京舉辦朱習會。某些綠營人士對他潑糞謾罵,惡言相向,只差沒機會對他下毒。既然朱習會是國民黨票房毒藥,綠營應該放鞭炮恭賀才對吧。君子與人為善,本人恭祝朱立倫一路順風。同樣,如果蔡英文也能架設蔡習會舞台,藍營也應該衷心祝福。本人希望來日國共與民共論壇都能在台灣舉行,邀請習進平移樽前來台灣指教。重點不在於會議的地點與形式,而在於會議實質內容能否確實基於兩岸平等互惠的立場。

九二共識是李登輝創造、蘇起取名的,綠營沒有理由因為馬英九繼承就要反對。現在蔡英文反對九二共識,以前擔任李總統幕僚時為甚麼不反對?九二共識無法達成馬總統「各表」兩個中國的企圖,但是「一中」口號確實有助於處理兩岸間無法逃避的實質問題。同樣標榜「一中」, 國民黨版本的內涵與共產黨、美國、柯文哲三個版本大異其趣。大家戴著假面具,齊跳一中之舞,誰都犯不著拆穿誰。既聯合,又鬥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人認為九二共識太舊所以應該放棄,那麼《台灣關係法》豈不更舊而更應該放棄?朱立倫準備就九二共識提出新論述,我們就拭目以待。

親兄弟,明算賬

兩岸關係目前應如辜寬敏主張的兄弟之邦。親兄弟,明算賬,不必讓利。孟子曰:「好行小惠鮮矣仁」。對岸無緣無故讓利,必然居心叵測。國民黨不爭氣,才會奢望對岸讓利。如今總算中國國台辦表示讓利時代已過,優惠仍會持續。

兩岸要互施仁義。中國沒必要打壓台灣國際生存空間,更不應該陰謀以民逼官、以經促統。放長線才能掉大魚。而朱立倫會晤習進平應該保有LP。說習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勿自我閹割為朱公公。過度傾中,必然招致美國疑慮。

維持現狀,不知長進

蔡英文日前發表參選宣言,只談內政而不及兩岸與外交,好像是在競選內政部長而非總統。馬政府外交與兩岸政策(服貿協議除外)成就非凡,而內政(重振技職教育除外)却一蹋糊塗。本人數度撰文建議民進黨台灣政策(內政)最重要,兩岸與外交改良國民黨現有政策即可,不是建議蔡英文競選內政部長。總統主要職責是主持兩岸與外交、國防三項工作,蔡英文已經放棄兩項。

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是甚麼?維持現狀。既然維持現狀,不思改良,那麼就讓國民黨繼續執政好了。蔡英文從未解釋現狀是甚麼。民進黨一貫謾罵馬政府「親中賣台、主權流失」,難道這就是蔡英文想要維持的現狀?而蔡英文不談外交政策,是否想要沿續邱義仁的烽火外交?民進黨自己外交腦死,提不出任何政策,卻詛咒馬政府外交休克。

本月廿九日新國家政策智庫發表民調,吊詭得令人納悶。目前兩岸現狀就是建立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民調却顯示74.1%受訪者同意蔡英文維持現狀,52.2%反對九二共識。這就好像喜歡吃雞肉,卻反對殺生ㄧ樣奇怪。不管怎樣,兩岸關係應在穩定中求進步。這種進步不應該是更加傾向中國,而是更加平等互惠。

兄弟之邦,分頭打拼!

期勉朱立倫「在穩定中求進步」,不可耽溺於維持現狀。「穩定」是相對於冒進與輕舉妄動而言,現在不必急著討論兩岸和平協議。寄望朱立倫好好檢討過去簽訂的兩岸協議。例如要求對岸落實引渡罪犯協議(海峽兩岸共同打撃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及時把通緝犯王令麟抓回台灣正法。而在民航方面,「兩岸航空協議」應該修訂,讓台灣航機同樣享有延遠權。本人無暇全盤檢討兩岸關係,僅就記憶所及提這兩點。

期望習進平當局應有新思維,不要再以冷戰時期的零和舊思維看待兩岸關係。兩岸歷史發展扭曲,造成當前分家情況。兩岸應像辜寬敏主張的兄弟之邦,至於來日如何則不妨尊重世代正義,交給兩岸新世代決定。現階段兄弟出外打拼,各自開創一片天,不應該互扯後腿。兄弟分頭努力,擴大祖產,來日才能讓兩岸新世代繼承更豐富的遺產。

茲且舉例說明之。習政府大可協助馬政府與六國正在談判的自由貿易協議(六國包括澳洲、馬來西亞、印尼、印度、菲律賓、以色列),不要小鼻子小眼睛而刻意阻撓。而台灣也應在適當條件下加入亞投行(AIIB),捧捧習政府的場,畢竟這是中國目前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性創舉。台灣加入亞投行,可以充當中國與西方國家之間的潤滑劑,也可以磨練一些處理國際財經事務的經驗。而中國創立亞投行,迫使美國國會加速貿易促進授權(TPA),以利歐巴馬完成TPP第一輪談判,台灣可以更快加入第二輪談判。台灣同時加入亞投行與TPP,才能在中美兩國之間取得戰略平衡。

*作者為自由作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