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宇澄專文:記憶、虛構與非虛構,一個人的再發現

2018-08-25 06:20

? 人氣

我講兩個有意思的事,多年前有作者寄我一個小說,內容是「新沙家浜」,意思是把《沙家浜》改寫了一下,把阿慶嫂寫成一個蕩婦,把胡傳魁寫成和原來相反的人物,新四軍幾個角色也都是反著來。我看過後問作者,是不是沒內容寫了?怎會沒東西寫呢?你是怎麼來的,就等於你是誰。你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你家、親戚朋友、你生活的地方,怎會無聊到改這樣的內容?最後我當然只能退他的稿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多年前有廣東新聞:一小青年在ATM取款,一下子吐出來二十萬,結果他把錢帶走了,過段時間又去投案。有個作者朋友,就把這事寫成一個小說,等於把一個新聞稿內容的人名改了一下,寫成一個中篇。讀者怎會接受?缺乏想像的創造,直接原封不動搬過來,怎麼比得過現實?作者的虛構能力在哪裡?虛構完全被非虛構俘虜了。

2、語言、文本的魅力

故事離不開語言和文本。

語言是文學最重要的一塊。翻開書第一打動你的就是語言,你要看很久才知道是不是好故事。

《包法利夫人》、《人間喜劇》,語言差別不多,但據說福樓拜是最生動最豐富的法語作家,經過翻譯就看不到了,語言只對本國讀者產生影響。

3、怎麼對待傳統?怎麼在《繁花》裡用那樣的短句?

「我是編輯,知道沒人會這麼寫。」

1990年看見臺灣《光華畫報》報導,中國大陸第一個裝滿舊物的集裝箱到達臺灣的圖片。當時大陸的舊房子不值錢,一個徽派的房子被拆掉,房梁、窗戶、門窗都不當回事,但臺灣人收購,碼頭上每人都戴著白手套接船。我有個朋友做集裝箱生意,他說做這票生意最麻煩,因為門窗構件尺寸都不一樣,各種舊東西舊屏風,包括馬桶,仔細裝箱完了,海關有時又要求全部檢查,就得全部搬出,再裝箱時心裡很怨,又熱又髒,一般裝不回去,最後拳打腳踢塞進箱子,根本把它當垃圾。我說的這個意思就是,傳統元素你怎麼對待它,你可以戴白手套迎接,也可以拳打腳踢,把它當垃圾。

這些集裝箱的舊東西,沒多少年都知道它們值錢,不會賤賣了,舊文學的元素,「五四」前白話樣式,「鴛蝴」句子,也都早就判了死刑,包括剛才所講的筆記方式,傳統中式短句,不表現人物內心的樣貌,有沒有它們的價值?為什麼《繁花》會用那樣的內容?因為我是編輯,我知道沒人會用,就可以實驗。小說需要個性,需要再發現。

4、怎麼看待城市?

「上海太豐富,我寫的不過是我立足的這幾平米所見。」

城市的不可知,我問過王家衛導演,香港和上海,不同的地方是什麼。從清代到現在,香港藏有多少內容是沒人知道的,而上海經過了兜底翻,一度都拉出來曬過大太陽,這座超級大城市,曾經完全被敞開拉鍊,然後它慢慢閉合,曾經一度我們都知道它很多祕密,但是然後它又慢慢變為了神祕的森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