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這場戰役保全了台灣,如何還給他們正義?

2018-08-23 06:50

? 人氣

去年底在臉書上看到宜蘭縣金門同鄉會的一則貼文,內容指八二三炮戰時有921位金門中學的學子來到台灣36所中學就學,如今已屆一甲子了,不少人墓門已拱,還有人兒孫成群,更有在政壇、束壇與軍界赫赫有名或第二代都已經嶄露頭角,……同鄉會把自己所知的名單開列出來,希望能夠把921全部湊齊,更希望今年的823炮戰紀念日時能共聚一堂拍張團體照。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心願,不知道今年823時他們和他們的家屬們能否如願以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群921的「烽火學子」可以說只是823炮戰中青少年的見證者,當年10月9日中午由軍方派車到各村去接他們到料羅灣碼頭,再登上登陸艇(又稱「開口笑」),再上軍艦,午夜駛離金門前往高雄。翌日晚6點左右抵達高港軍用碼頭(十三號碼頭)迎面而來的是滿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那天正是中華民國47年雙十國慶。

下船後的921位學子被安排高雄中學大禮堂打地鋪,等待分發至各地省中就讀,就這樣開啟了他們和台灣一段新的因緣。

在歷史的史事上會記載的也許就是一句話:「1958年823炮戰爆發後,蔣中正總統下令將金門地區921位中學生撤回台灣本島,分別在36所省中就讀。」這群學生從823當天就經歷過中共猛烈的炮火洗禮。像李水綠當天下午正和表哥在田裡除高樑桿,突然之間炮聲大作,彈如落雨,表哥二話不說跳入田裡的一口井內,他則躲往田埂溝裡,待中共炮火稍息之際再躲進防空洞。陳德禹與陳德昭昆仲的母親被炮擊重傷,蔣經國先生巡視金門時特別發給陳家700元慰撫金,兄弟倆也因著這筆錢才能順利來台就學。

中共的炮擊從下午6點30分一直到子夜才平息,一開始的2個小時打在一百五十平方公里的金門島,就高達 5.7萬發炮彈。當時可以說是滿目瘡痍,金門中學高二教室屋頂被炸一個大洞,禮堂兼餐廳在炮戰中也開了天窗,823後兩岸炮火是你來我往,天天有炮擊,天天要躲入防空洞,當然誰也不敢到處走動,上學的事就更別提了……!當時的後勤補給又是看台灣,萬一接濟不上,對於金門軍民來說就是另一個威脅!炮戰期間真的誰都不知道未來會是怎樣。

9月7日左右傳出金門中學全校要撤往台灣,對於這些十多歲的青少年來說,前途未卜,萬一金門淪陷,他們就將成為孤兒孤女了!顏重威身上帶著父親的叮囑和承諾會好好照顧一起赴台的弟妹,加上每人還帶著一百多元台幣,就離開金門。上船後大家都是第一次離家、第一次坐船,這一路顛簸,不久就一個個東倒西歪,紛紛暈船。

六十周年後,再來看這段歷史,這批921位學子是在烽火下離家來台就學,等兩岸局勢緩和後,他們有人回到金門,有的繼續在分發的省中努力就學,他們深知家中並沒有太多的資源可以供應給他們,而戰火他們的學業受到延遲,許多課程進度要自己拚命地趕,能夠先追上,才有機會和台生並駕齊驅,因著這樣的憂患意識,讓這批來台的金門學子保持不斷上進的精神,他們之中有些人表現優異成為知名的大學教授(如黃基礎、楊誠對、陳德禹、陳德昭、顏重威等),不少人回到金門成為教師校長作育家鄉英才(像翁志勵、黃書文、楊清國姚清華、陳永盛、王世宗、林水綠等),還有人成為將軍人物,此外還有留美工程師翁明灶,楊忠全成為台電人,趙毓麟成為引水人,李榮文更是從金酒基層一直做到董事長。…….

最值得一提的還有一位楊肅元返回金門擔任13年教師後轉戰政壇,他和家族一直扮演著兩岸「小三通」的重要推手角色(1993年楊肅元就主張兩岸小三通,扁執政時期蔡英文負責開通小三通),2001年1月2日金廈客運航線正式開通,楊肅元的金廈海運公司從一艘客輪一直到四艘,帶動金廈兩地的交流與繁榮。更見證了兩岸從炮戰、對抗轉變到和平通航,日前金廈通水更深化了金廈共同生活圈共榮的願景,可惜的是當年力推小三通的蔡英文主委,如今成了蔡總統時反而刻意忽略兩岸互信、協調可以走向兩岸共榮的這條路。

談起八二三炮戰,都會提到兩蔣父子在這場國共大戰中付出心血,其實還有一位更值得提起人物就是國防部長俞大維,在大陳撤隊,老蔣規畫將當時舟山群島的國軍悉數轉進到金馬兩地,主要的用意就是金馬做為屏障台灣的最後防線,當時參媒本部不少將領主張共軍一定會先攻馬祖,接著才打金門。俞部長獨排眾議他認為老共一定會先打金門而不是馬祖。他還向老蔣保證三個星期內共軍一定會打金門,當時老蔣還有點遲疑,只是要求繼續強化金馬工事以防共軍炮擊,而小蔣則是馬不停蹄地巡視金馬各戰區,給官兵與前線民眾打氣。兩蔣非常明白,從大陸退守台灣之後,若是金馬不保,中華民國就真有可能不復存在了!所以金馬保衛就是中華民國生存與否的關鍵大戰,輸了即無死所,這樣的憂患意識兩蔣特別強,這也是後來的總統領導人很難望其項背的地方。

俞大維將軍憑著自己的專業與對於共軍的戰略戰術與情報的掌握,更能判斷於機先並把握機先,這更是823在共軍的肆無忌憚炮擊中,國軍不但能立刻還擊,並且在長達44天(1958/8/23-10/5)中的炮戰中國軍能屹立不敗的關鍵所在,最後還迫使共軍不得不改以「單打雙不打」來草草收尾。俞大維可以說是厥功至偉!可惜的是年輕世代根本對他無識無知,至於政治人物更是有心無心地忽略他,讓這位在當年為國為民拚命的「中華民國防衛者」的故居變成了爭議,好在台北市府最後通過列為「市定古蹟」,能不成為「國家古蹟」?還是得看執政的民進黨有沒有心把這段維護台澎金馬存亡的歷史寫在心頭,把在823為國捐軀的軍民同胞放在心上,有這份心才有可能正視俞大維將軍的故居,屆時列為國家古蹟才有其意義,問題是民進黨在乎嗎?

事實上,俞大維將軍在8月22日飛金門,23日上午赴小金門視察郝柏村虎師的陣地部署與戰地工事,再轉回大金門古寧頭陣地視察後再回司令部,準備與美軍顧問的餐敘,晚餐前他還特別與戰地司令官胡璉將軍晤談,就在兩人談話完要準備經隧道前往擎天廳餐敘時,共軍炮火開始攻擊,三位副司令官不幸陣亡(首日造成國軍二百餘人傷亡),俞大維則被炮彈碎片擊傷,當晚還從金門飛回台北,帶傷向老蔣報告戰情,並立即發電給我駐聯合國軍事代表:「速洽獲取八吋炮」。當爭取到琉球美軍所提供的「八吋炮」,老蔣親至機場迎接,國軍在共軍火網下將這個秘密武器送到金門,俞大維規畫的這場大戲在9月中旬以「轟雷計畫」為名啟動,當國軍巨炮轟向對岸圍頭共軍其地時,造成的不只是殺傷更是震懾,據當時的戰報所稱:「國軍觀測準確,射擊準確。圍頭各個敵人砲位,每一中彈,工事散飛、人員血肉支離、火砲破碎。敵人所受打擊,前所未有。巨砲的戰果,遠超過了預期。」自此國軍不再挨打,反而轉被動為主動,立於不敗之地。

正如老蔣總統在1959年元旦講話時提到,823炮戰是中共「對我們台灣海峽從事陸海空三方面大規模軍事冒險,企圖攫取金馬,攻略台澎,毀滅我中華民國基地,驅逐美國於中途島以東地區,而使西太平洋整個歸其共產魔掌的控制。」台灣的戰略地位絕對不是如民進黨所通過的歷史課綱,以分域將中國列為東亞,單獨將台灣與世界對照起來,這樣的史觀是完全看不到台灣過去的戰略與國際地位的。1943年後盟軍轉守為攻,美太平洋軍區總司令麥克阿瑟元帥決定採取「跳島戰術」部署,直取菲律賓,跳過台灣,當時美軍有兩派的爭論,海軍的尼米茲上將力主取台灣做為攻擊日本本土的跳板,海軍上將威廉‧海爾塞的設計則是跳過台灣直攻菲國與沖繩島再攻東京。

砲戰前夕,圖為國防長俞大維與金防部第10軍軍長張國英將軍(左)。
砲戰前夕,圖為國防長俞大維與金防部第10軍軍長張國英將軍(左)。

麥帥最後採用了後者,固然一方面是他曾從雷泰伊半島倉惶撤退,當時應許了他的屬下將再回來,他要履行自己所應許的誓言;另一方面台灣在日本殖民的過程與建設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日本占領台灣自1895-1945有五十年之久),美軍進攻台灣所要花費的軍力與時間可能會超出預期,甚至延誤整體反攻日本本土的時機。事後證實麥帥最後的決策是對的!

對照老蔣與麥帥對台灣的思考,在在顯示台灣絕對是世界戰略的要地,與美、日、中國大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樣的高度敏感的戰略要地,若是簡化/窄化成一個太平洋國家或東亞某國,都是將台灣「作小」了!以這樣的視野來培養學生的史觀,那根本就是局限了台灣學子的眼界,二戰時麥帥的跳島戰術案例案與兩岸823炮戰都提供台灣的優越的戰略價值與地位,可惜的是民進黨完全無視這個事實,只想用政治干預來處理歷史課綱,強加政治意識形態於學生的學習過程,這絕對不是一個有擔當與負責任政府應有的作為啊!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即將上路,上任後首度出席的教育部長葉俊榮(中)表示,新課綱以核心素養為中心,擺脫了課本、文本中心的思想。(教育部提供)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即將上路,上任後首度出席的教育部長葉俊榮(中)表示,新課綱以核心素養為中心,擺脫了課本、文本中心的思想。(教育部提供)

回至823炮戰本身的歷史意義:「古寧頭戰役(1949)成功地保持中華民國對台灣海峽主控權,823炮戰更是確保了台澎金馬在中華民國政府管轄的事實。有了這個事實才有日後台澎金馬的所有發展。國共內戰在823炮戰對戰中自此形成兩岸對峙、國共分治的狀態。」民進黨的主題式分域課綱將要如何處理這個歷史性關鍵戰役?能更客觀與公正地還原台灣/中國與相關的美日國家從1949以來的歷史嗎?

首先,可以說,沒有古寧頭、823炮戰的勝利,中華民國已不復存在,更談不上國際承認了!可是如今中華民國還屹立不搖,民進黨現在正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又該如何寫自己執政的這段歷史呢?

其次,中華民國的存在是國共內戰爆發後存在的事實,「一個中國」是這個內戰的最大框架,這正是國民黨必需要承擔起的歷史責任,兩蔣父子毅然承擔起而且可以說鞠躬盡粹死而後已,從李登輝以降的各個總統與執政黨,顯然不能逃避這個歷史的問題,既要處理「一中」的歷史地位問題,那麼請教一下,這樣糾結的史實與現狀,民進黨的切割式史觀又怎麼可能完整地交代?以民進黨台獨思維,以為建國就可以打破這個框架,李扁不都曾經嘗試過?結果呢?如今蔡英文與賴清德更是不遺餘力要往建國的方向來推,請問2300多萬台灣同胞會認同而接受這個「操作」嗎?

最後,從1958年金門來台就學的921位「烽火學子」,他們和他們的子孫已和台灣是融為一體,他們選擇了中華民國,多少年來無論是來自外省、本省或境外的同胞就是選擇了對中華民國的認同而生活在台澎金馬,這份認同與融合才是目前中華民國最大公約數,中共是無法用威脅利誘來取代的,那麼民進黨呢?台獨本身才是前途未定論,又怎麼可以將這樣自身都未定論來強加在全體中華民國國民身上呢?歷史的洪流與史實是不容扭曲與曲解,那麼小英總統可還記得自己在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父與國旗前的宣誓詞?馬上要來的秋祭國殤,站在國軍英靈前面,從黃花岡烈士一直到823炮戰的英靈,他們無私的犧牲才成全了今日的中華民國,那麼帶著扭曲的歷史課綱與轉型正義的小英總統又怎麼告慰這群為國為民犧牲的英魂?

*作者為銘傳大學新聞系主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

孔令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