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觀點:農業未來希望不在「農業部」在「農民」

2023-05-26 06:30

? 人氣

遺憾的是,現行農委會無法滿足農漁民要求,無法讓農漁民安心務農,最大問題不是農委會位階不夠高,經費人力不夠多,問題出在在於用人和領導力,施政不是以農民為先,極端政治化,面對國內農業諸多難題,先拿尊重「市場機制」卸責,還常拿中國大陸無理打壓當箭牌,農委會主委鬥雞性格,頻頻對嗆(賣方若還想持續後續交易卻此高嗆買家少見),並透過大打愛台牌,大撒幣及推動促銷三箭(外銷內銷加工),雖然一時可取得若干表象的成績,再運用大內宣來粉飾太平,但仍然無法填補失去中國大陸市場的損失(如2022年台灣農漁產外銷美國和日本分占總額17.5%,16.8%已超越中國大陸的12.9%,但2022年美國年增率是減少0.8%,日本增加11.0%,中國大陸減少-39.5%,香港則減少-4.6%;其他地區成果更為有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蔡政府投入鉅額補助的日本鳳梨市場,數量的確增加到17548公噸,占台灣鳳梨總出口數量的82.2%,仍不及過去外銷大陸的4212公噸,2022年無論外銷數量及金額,均較2021年低),何況這樣的大補貼不是常態,長期下來國庫也難以負荷。

2023年3月30日,總統蔡英文在哈德遜研究所發表演說。(翻攝總統府官網)
蔡政府投入鉅額補助的日本鳳梨市場,數量的確增加到17548公噸,占台灣鳳梨總出口數量的82.2%,仍不及過去外銷大陸的4212公噸。(資料照,翻攝總統府官網)

農委會官員雖自誇台灣農民生活大幅提高,但事實是2021年農戶所得平均為117.4 萬元,雖較2021年增加4.0%。但來自農業淨收入僅27.76萬元,僅成長1.3%;農業就業人口52.3萬人亦較上年度減少-2.1%。

當前地緣政治的矛盾與衝突加劇,美中關係持續惡化,為分散風險開拓多元農漁產行銷通路是必要之路,現實是,許多問題繞不過大陸,且兩岸農漁產貿易短期內仍難脫鉤,應該以和為貴,少刺激多溝通,否則接下來還有大陸宣布,對台灣啟動貿易壁壘調查,後續會對台灣農漁民造成何種影響?蔡政府有何妥適的應對策略?農民究竟該進?該退?該轉?這一連串疑問,農委會應該立即給出明確說法跟具體做法,並帶領農漁民迎向光輝的「農業部時代」!

儘管時代不同了,農業不再是台灣經濟主體,但「民以食為天」,「糧安則國安」的道理亙古不變,即便渺小的個人,都可以發揮改變的力量,農民想過上好日子,農業要有美好未來,主導權在「自己」,不在「農業部」!

*作者為農經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