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偉恩觀點:天下有「核」事,庸國自擾之

2018-08-20 05:50

? 人氣

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13日發表演說,指伊朗拒絕與美國談判,也不會與美國開戰。(AP)
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13日發表演說,指伊朗拒絕與美國談判,也不會與美國開戰。(AP)

不可諱言,日本模式的確十分符合伊朗之利益,代表國際社會給予伊朗一定程度的信任,讓其可以擁有自己的核燃料循環(nuclear fuel cycle)系統。從技術面來說,任何國家一旦有此系統,隨時可以製造具有殺傷力的核武,但也代表這個國家擁有獨立的供電能力。因此,伊朗若是能夠循日本模式,無論在軍事或能源安全上皆能滿足國內政治的需求。然而,本文認為,除了美國退出JCPOA的因素外,日本模式本身也很難被套用在伊朗身上。因為日本的核門檻國家身份係來自於「戰敗」的結果,而不是外交斡旋或國際制裁;此外,日本二戰後的國家安全得到美國的保證和核子傘承諾,而這正是伊朗所欠缺的。最後,日本在東北亞幾乎沒有受到過核武威脅,過去中國不曾如此,未來也不會,而現在已經取得核武能力的北韓也不會輕易主動為之。相較之下,在中東的伊朗是頻繁受到擁核的以色列在安全上的威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盱衡人類進入核子世代後的歷史,除了美國之外,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擁核國家真正動用過手上的核子武器。相反地,那些擁有核武能力的國家都非常謹慎地保管自己的核設施,並與敵對國家維持在一個相互保證催毀但實際上彼此安然無事之狀態。美國、美國在歐洲的盟邦、在東北亞的盟邦,還有在中東的盟邦,不斷透過媒體向世人警告,一個擁有核武能力的北韓或伊朗是多麼危險和不可接受,但事實上,讓這兩個國家持有核武反而是較不危險與有益區域秩序穩定。[7]國關學者Waltz很早就斷言,基於權力平衡的邏輯,存在競爭或甚至衝突關係的兩國中若有任何一方擁有核武,另一方也必然要有核武。何以如此?首先,歷史上以外交或經濟制裁成功阻止一國持有核武的例子幾乎不存在,北韓的例子恰好說明了這一點。主權國家如果在認知上將核武與自己國家安全緊緊相扣時,國際制裁就不可能對其發生約束效果。其次,如同前述,伊朗無法循日本模式,因此客觀上也只有北韓模式供其選擇。不過,若伊朗真的如同北韓成功取得了核武能力,也並非如同美國或其盟友所言,會是不可被接受的結果。事實上反而會相反,核武的存在價值就是讓持有它的行為者彼此間維持恐怖平衡。因此,當局勢的發展是從競爭或敵對的一方才有核武到兩方均有核武,便是一個由失衡到平衡的轉變,將一方絕對的優勢變成當事方共同的穩定態勢。對既得利益者來說,這樣的轉變其實沒有真正安全上的損失,只是原本的核優勢歸零。但對原本受到高度威脅的一方而言,這樣的轉變是權力重返平衡與安全獲得確保的必要調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