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A工殤案》整治超過10年、3次展延 場址79口監測井仍有2口井污染超標

2018-08-17 10:04

? 人氣

RCA工殤協會專員劉念雲表示,每一季桃園市環保局的整治會議協會都有參加,期盼未來整治完成後可以保留部分原廠,成立一座博物館,紀錄RCA案一路走來拒絕被遺忘的聲音和力量。(顏麟宇攝)

RCA工殤協會專員劉念雲表示,每一季桃園市環保局的整治會議協會都有參加,期盼未來整治完成後可以保留部分原廠,成立一座博物館,紀錄RCA案一路走來拒絕被遺忘的聲音和力量。(顏麟宇攝)

台灣RCA公司自1970年起,在台設廠生產電子及電器產品,雖然工廠早在1992年關閉,遲至今日受害員工與跨國企業的訴訟還有部分尚未結束,當地污染的整治也仍在進行中。RCA場址的整治歷時10餘年,整治期限經過3次展延,堪稱台灣有史以來整治最久的污染場址,根據今年最新一季的檢測,場址內外共79口監測井中尚餘2口井超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RCA污染案牽扯到的不僅僅是台灣最大的工殤案件,不論是環保署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年報、或者台灣的環境污染史中,都將RCA案視為催生《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簡稱土污法)的重要因素,並在我國的環保史上,確立了土水污染整治需由「污染者負責」的原則。

台灣RCA公司在台22年期間,經營權幾度轉手,包含原本的母公司美國RCA在內,美國奇異、法國湯姆笙、Technicolor都經法院判決需負責賠償受害員工。1994年立委趙少康舉發RCA桃園廠及竹北廠,長期傾倒含有機溶劑的廢液在廠區草地、或挖井排放,導致該地方的土壤和地下水受到污染。

污染事實曝光時,距離2000年才公布實施的土污法,還有好幾年的時間。1970、1980年代,鎘米事件、綠牡蠣事件、反五輕等環境抗爭層出不窮,台灣社會的環保意識剛剛抬起頭來,就要面對RCA這樣大規模的污染衝擊。因為缺少法源依據,行政院只能以成立專案小組的方式,來要求奇異與湯姆笙負起污染整治的責任。

20180816-RCA員工關懷協會16日於最高法院宣判後召開記者會說明。(顏麟宇攝)
RCA員工關懷協會16日於最高法院宣判後召開記者會說明。(資料照,顏麟宇攝)

直到2004年,RCA桃園廠才由環保署依土污法公告為污染整治場址,並劃定管制區,並確認RCA公司為法定的「污染行為人」。相較於土壤污染在1997年就整治完畢,真正的挑戰在於地下水污染。

RCA場址污染物 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嚴重超標

曾任桃園市環保局局長、現任環保署土基會執秘的陳世偉解釋,地下水流域甚廣,很難確實掌握污染擴散的範圍,而冬季夏季的水流方向也不同,「你在監測井採樣做檢測時,很可能冬天驗的時候沒有問題,夏天污染團跑來,檢測又沒過。」

RCA場址最主要的污染物是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兩者都是聯合國國際癌症研究歸類的致癌物,據2008年RCA公司進行整治前的調查,場址內四氯乙烯測得數值為7.22mg/L,高達地下水管制標準0.05mg/L的144倍,三氯乙烯測得4.54mg/L,是管制標準的90.8倍,雙雙嚴重超標。

陳世偉還說明,除了地下水體擴散以外,含氯污染物也特別難處理。通常整治方法是加入藥劑,促使四氯乙烯降解,破壞分子中氯的鍵結,讓其漸漸降解為氯乙烯,並確保氯乙烯的濃度符合地下水管制標準。可是在沒有加入藥劑或微生物(脫氯菌)不足的情況下,氯乙烯很快又會氧化成二氯乙烯、三氯乙烯。

整治地下水超過10年 花費超過4.5億元

RCA公司從2008年開始整治地下水至今,已逾10年,花費超過4.5億元,因為無法如期完成整治,過去曾經三度展延整治期限。原先整治範圍只有RCA桃園廠,但2012年桃園市環保局在監督整治作業時,赫然發現RCA桃園廠場址外圍的地下水四氯乙烯也有超標。

陳世偉回憶,最初RCA公司矢口否認場址外的污染來自工廠內的地下水,環保署當時也費了一番功夫,才證實場址外地下水的污染與RCA廠的關聯。當RCA公司在2013年第二次提出整治時間延長時,既有場址外的污染區域才一同被納入整治計畫中。

環保署提供的資料中顯示,2018年6月的檢測中,既有場址內的51口監測井,以及場址外的28口監測井中,都各有一口井氯乙烯濃度超標,分別高出1.01倍、2.36倍。環保署在2016年核定了最近一次RCA公司提出的計畫變更,整治期限展延36個月,也就是說整治必須在明(2019)年的4月完成。

和當年相比污染超標的倍數已然大幅下降,不過現行土污法原則上以管制標準做為整治完成的基準,陳世偉表示,就算只是氯乙烯高出管制標準值一些些,也是沒有過,必須整治到管制標準以下才能解除列管。

RCA工傷協會專員:盼整治完成後可保留部分原廠,成立博物館

RCA案是台灣至今歷時最長、人數最多的賠償案件,從一審到三審在法律上有三大突破,包括有害物質與職病因果關係的認定、駁回RCA等公司的時效抗辯、揭穿公司面紗(母公司須負連帶賠償責任),這也成為將來的職業災害或環境公害訴訟的重要原則。

20多年來NGO組織、和許多名學者專家,在受害員工的努力不懈下,得以不停地組織、動員,世新社發所副教授陳信行說:「20年前外國企業以為在這裡製造污染,可以拍拍屁股就走,20年前我們也以為大家都只關心自己家裡的事,是受害員工多年來的堅持,我們和志工才能挖掘出許多不為人知的真相。」

20180816-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陳信行(左)、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彭保羅(右)等人16日於最高法院宣判後,陪同RCA員工關懷協會一同召開記者會說明。(顏麟宇攝)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陳信行(左一)表示,「是受害員工多年來的堅持,我們和志工才能挖掘出許多不為人知的真相。」(資料照,顏麟宇攝)

對於關懷協會和工傷協會而言,RCA桃園廠整治完成後將會用作什麼用途,是另一個關注的焦點,原先工廠賣給宏億建設後,規劃建成大型購物中心,孰料後來爆發污染事件。而RCA工殤協會的專員劉念雲表示,每一季桃園市環保局的整治會議協會都有參加,期盼未來整治完成後可以保留部分原廠,成立一座博物館,紀錄RCA案一路走來拒絕被遺忘的聲音和力量。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羿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