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青龍觀點:從學店風波談台灣高等教育的集體墮落

2018-08-17 06:50

? 人氣

大學博覽會場外,反教育商品化聯盟公布「2018大學學店排行榜」,希望同學們在選填時要謹慎。(陳明仁攝)

大學博覽會場外,反教育商品化聯盟公布「2018大學學店排行榜」,希望同學們在選填時要謹慎。(陳明仁攝)

八月上旬,又到每年一度的大學指考放榜,所有學子莫不歡欣鼓舞,準備迎接大學新鮮人的生活。但是準大學生們,你們知道你正準備就讀的學校是學店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反教育商品化聯盟」在七月中旬發佈最新的學店排行榜,分別列出公立和私立大學排行前十名的學店,其中公立大學以台灣藝術大學為榜首,而私立大學則以世新大學蟬聯兩屆的榜首。當然,排行榜一經公佈,各個榜上有名的公、私大學紛紛擊鼓喊冤,甚至控訴這個排行榜的調查標準不客觀或有爭議,甚至世新大學馬上發表一篇聲明稿,措辭強硬地反駁這份排行榜的公信力,批評「『反教育商品化聯盟』以不當指標及不正確資訊,誤導大眾只看狹隘甚至錯誤的標準。」對於同樣被列入學店排行榜的公立大學(例如政治大學被為公立大學學店的第六名),世新大學認為他們樂於與這些好的大學一樣入榜,言下之意是:如果像政治大學這樣的大學都是學店,那我們以列入這個榜單為榮。以此質疑這份調查報告的可信度。

顯然,這次在指考放榜前的學店排行調查,讓已經少子化競爭激烈的各大學,更蒙上一層憂懼,不僅嚴辭駁斥排行榜的公信力,有的甚至直接摃上「反教育商品化聯盟」或「高教工會」,以陰謀論的論點來混淆這次排行的目的。不過,有趣的是,隨著指考放榜,各大學卻又對學店排行榜乙事三緘其口,似乎企圖用低調冷處理的方式淡化本次的「學店風波」。

本文在「學店風波」吹盪一個月後的今天,再次提出討論,就是希望能藉由逐漸冷淡的議題,能予以較客觀的角度,重新省思該事件。

首先,我們就從眾說紛紜的「學店」定義開始吧。何謂學店?或者說,衡量學店的標準是什麼?依據這次「反教育商品化聯盟」的調查標準,大致分為五個調查向度,它們分別是:

1.教學資源,包含日間生師比值、近三年刪減課堂數量、每堂課上課人數中位數、平均每人購買圖書資源金額、人均露天運動場面積、以及輔導人員數/學生人數的比值。

2.住宿權益,包括新生抽中宿舍比及宿舍充足率[計算公式:(所有床位-供給新生床位)/(所有學生數-新生數)]。

3.學費與餘絀,包括學雜費收入佔總收入比及私校餘絀佔總收入比。

4.校園勞權,包括兼/專任教師比例、專案佔專任教師比、以及3年內刪減專任教師人數。

5.學校違反勞基法次數,泛指校園中龐大的勞動者,包括教師、行政人員、助理、工讀生、和實習生。

以上是這次學店調查的五大標準向度。但是,如同各大學反駁的說法:這份調查的標準合理或客觀嗎?

嚴格說來,這份調查標準的設定大致客觀,且符合當前社會大眾的期待與學子們的需求,但它漏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即公、私立大學是否該一視同仁?或者說,公、私立大學的學店標準應該一樣嗎?

公立大學以國家資本來辦學,本就不應該是學店,但為何仍有學校入榜,其惡劣程度更甚於私立大學,因為它以國家資本辦學,本該以國家教育發展與學生受教權益為首要目的,但卻淪為利益考量與成本計算,失卻了公立大學的本質與意義,更是不該;而另一方面,台灣的私立大學在國家補助金額嚴重短缺之下,它勢必為求生存而將本求利,如果我們把辦學以求利潤與成本算計列為學店首要特徵的話,那麼幾乎所私立大學都難逃學店之名,這也就難怪入榜前二十七名皆私立大學也!(值得注意的是,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雖然公立大學學店排行榜首,但在整體排名上其實是第28名,而這當然也反映出台灣公、私立大學之間巨大的分配落差,高教資源過份集中在公立大學,讓為數眾多的私校學生面臨繳交高學費卻得不到充足教育資源的窘境。)

因此,當我們回頭重新省視這五大標準時,我們馬上就會發現:這五個學店的標準,充其量不過是檢測公立大學的最低門檻而已。換言之,所有公立大學本就該全部符合這些標準,如果連這五個最低標準都不能符合,實不知這樣的公立大學存在的意義為何?不如早點裁撤、廢除或整併以節省國家寶貴的教育資源。

至於私立大學,筆者幾乎能斷言,上述這五大學店的檢測標準,恐怕沒有一學校能全部通過。而且筆者更擔心的是,這是否反而讓一些雖追求利潤與講究成本效益、但卻也認真辦學而培育不少優秀學子的私立大學蒙受學店風波的影響?試想:世新、銘傳、實踐為本次私大學店排行的前三名,但若我們看這三所大學的辦學成效或學生的學習成果,在一般社會大眾的認知上其實並不真的非常糟糕,但為何它們卻位居學店前三名?坦白說,比這三所更糟糕的私立大學其實更多,但它們竟然都不在榜內,難怪世新大學會很不服氣地出來公開嗆道:「這次調查不客觀。」

20180530-「世新大學開學店 學生窮到吃泡麵——反對濫漲學雜費,世新學生拒當ATM!」記者會於世新大學行政大樓前召開。(甘岱民攝)
世新大學被列為學店第一名。圖為「世新大學開學店 學生窮到吃泡麵——反對濫漲學雜費,世新學生拒當ATM!」記者會於世新大學行政大樓前召開。(資料照,甘岱民攝)

顯然,這套審查公立大學的最低標準,竟然成了私立大學的最高標準,是故反而造成私立大學鑑別度不高的反淘汰現象。因為,私立大學在沒有國家全額或大部份補助的條件下,它們本就有利潤與成本考量,以此衡量,恐怕所有私大均難逃入榜學店的命運。可是,為何有些明明辦學不佳的無良私大卻不在榜單前幾名呢?殊不知,許多私立大學為求生存,早已造假成性,諸多數據資料偽造居多,這就恰恰說明了許多真正惡劣的私立大學,竟然不在學店排行之列的原因了。這難道不是反淘汰嗎?

以此而論,或許對私立大學而言,其實有一個更低的學店標準,那就是「不造假、不虛報、不違法!」多麼悲涼的結論啊!大學教育的評比指標,竟然淪落到這樣低的標準。至此,應該會有許多讀者質疑筆者是自降標準,以符合大多數私立大學現況的鴕鳥心態。或許是吧,但是一套無法鑑別所有大學素質的高標準又有何用呢?

其實筆者心中何嘗不痛心呢?因為在我們大家的心裡,當然是有一套更高、更理想的大學標準啊。但是,看看台灣現今的高等教育吧,如果真從大學的理念談起,放眼台灣的所有公、私立大學,無一不是籠罩在教育部或科技部的競爭型計畫、深陷於少子化的惡性競爭、以及資本主義下的商業化經營模式,試問:有哪一所大學配得上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洪堡(Friedrich Wilhelm Christian Carl Ferdinand von Humboldt, 1767-1835)、紐曼(Blessed John Henry Newman, 1801-1890),或是蔡元培(1868-1940)等先哲口中的「大學」定義呢?

精明如讀者,或許一眼就看出這是大學理念的高標準,不該與學店這樣的低標準相提並論。好吧,那就談低標準:請所有公立大學完全符合此次「反教育商品化聯盟」的五大標準;也請所有私立大學至少做到不造假、不虛報、不違法!

一場學店風波,讓我們看到台灣所有大學的堕落,我們應為「反教育商品化聯盟」的調查小組鼓掌喝彩,讓我們看到這場集體堕落的現象,而且更讓那些沒有入榜但卻更惡劣的大學現形,因為他們連這樣的辦學最低標都無法做到。至於世新、銘傳、實踐這三所大學,請你們也勿高興過早,本文並未打算為你們開脫學店惡名,實在只是痛心疾首於在你們之後的學店更多如過江之鯽啊!

*作者為南華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