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麗喬專文:小國大戰略─與強國等距?還是和戰兩手?

2023-03-30 07:10

? 人氣

20230207-前總統馬英九7日出席前副總統連戰回憶錄新書發表會。(柯承惠攝)
馬英九總統時期不是奉行以「強國等距」路線為中心的「三位一體」策略──「親美、友日、和陸」。(資料照,柯承惠攝)

還有讀者可能會指出,有些小國,如瑞士,不就能保持中立,並和各強國都維持關係嗎?話說回來,瑞士的中立是在1815年結束拿破崙戰爭的巴黎和會確立,目的在於分隔法奧兩強邊界,避免雙方再啟衝突。一個重要的認識是,瑞士的中立是大國的決定,不是小國的選擇。瑞士處在山區,地形複雜,境內沒有歐洲交通要衝,且重要戰略資源(如煤炭及鐵礦)有限,對大國的戰略價值,作為緩衝國(及藏匿資產之地)的價值更高。在國際政治中,瑞士可說是《莊子》提到的不材之木「樗」,枝幹臃腫彎曲,沒有匠人願意多看一眼,但正是由於其「無用之用」,才得以以中立路線保全自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可是,小國不一定都有瑞士的「福氣」。相較於瑞士,台灣十分「衰」。「懷璧其罪」,不只戰略位置極為關鍵,又有全球最重要的IT及半導體聚落。是以中美都不可能放棄台灣。那麼,台灣要如何避免「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情況呢?台灣單方面的要求台海「去軍事化」,會有多少效果?

啓示二:西夏「以戰逼和」的「巧實力」戰略

讀者對西夏可能比較陌生。不過,喜歡武俠小說的讀者,對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的高手虛竹,或許有印象;小說中虛竹心儀的公主即為西夏帝王的掌上明珠。由少數民族党項所建立的西夏,其疆域為今天寧夏,甘肅、陝西北部一帶,周遭強敵環伺。儘管如此,西夏卻能以西北一隅立國將近兩百年,直到為蒙古所滅,國祚甚至較同時鼎立的遼、北宋、南宋,以及後來成立的金朝為長。

西夏的生存之道離不開正確的大戰略。西夏夾在宋遼(金)兩強之中,以圖存為首要目標。為了生存,西夏秉持「全民皆兵,聯遼(金)拒宋,以戰逼和」的宏觀指導原則。據史籍記載,西夏男子「人人能鬪擊,無復兵民之別,有事則舉國皆來」(《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一七引宋臣滕甫語)。同時,西夏外結遼國,逼迫北宋兩面作戰。

不過,對當時的西夏而言,全民皆兵、與遼國建交皆不是為了窮兵黷武,而是為了展現整體國力,爭取有利的和談條件。西夏建國初期,曾數次大敗北宋,但在軍事得勝之後,西夏總不忘於外交上進行下一波攻勢。西夏國小民貧,無法堅持長期戰爭。因此,西夏的攻勢戰術其實是為守勢戰略服務,目的在於以軍事勝利逼迫北宋簽定城下之盟,承認西夏政權的合法性。

西夏的大戰略,可說是盡得國際關係理論中「巧實力」(smart power)的精髓。「巧實力」概念最早是由哈佛大學國際關係學者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所提出。奈伊認為巧實力就是懂得如何在對的時空背景,綜合運用「硬實力」與「軟實力」以達到目的之能力。「硬實力」是指一國利用軍事經濟脅迫他國,以達到目的之能力。「軟實力」則是指一國利用拉攏籠絡以達到目的之能力。國際政治環境雖然酷烈,拳頭大的聲音也大,但也不能一味追求軍事火力。畢竟「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梁者不得其死」,蘇聯敗亡,殷鑒不遠。就算是大國,也不能只當希臘伊索預言中的「北風」。而小國的硬實力有限,如何同時綜合運用硬實力和軟實力,培養自己的巧實力,更加重要。西夏對北宋玩「和戰兩手」,又打又哄,虛與委蛇 ,可謂「巧實力大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