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配息減少甚至不發股息,還適合存股嗎?專家道出「國票金、台企銀」給他的5個投資啟示

2023-03-24 14:46

? 人氣

長期以來被視為存股標的的金融股,為什麼專家認為不適合存?(示意圖/取自Pixabay)

長期以來被視為存股標的的金融股,為什麼專家認為不適合存?(示意圖/取自Pixabay)

2023年是金融股逆風的一年,先是歐美國家金融業頻頻爆雷,再到台灣的金融股近期配息大幅縮水,很多小股民納悶:怎麼才剛開始存股,金融股就這麼多「出頭」?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主題是:長期以來被視為存股標的的金融股,為什麼我認為不適合存?

1.金融業是高槓桿行業

很多人不知道金融業其實是一個高槓桿行業,什麼叫高槓桿?就是用10塊的本金可以做到100塊的生意。假設用100塊來賺5塊,只需要僅僅5%的報酬率,但是這5塊相對於本金10塊,報酬率是驚人的50%。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以景氣好的時候,金融業的獲利就可以透過槓桿來有效放大,這時股價漲,配息也不會有問題。不過槓桿是一個雙面刃,如果景氣差,這100塊就算只有小幅度縮水5%,賠5塊,那這個5塊相當於本金,就是虧一半。

正因為這種高槓桿的特性,金融業保有一定的現金,或者說流動性,就顯得格外重要。這就是今年為什麼有不少金融股配息縮水、或者是不配息的原因。這些金融股去年獲利或投資部位縮水,導致現金運用受到限制,所以這些金控就是想發股息,主管機關也未必會同意,因為這是維持金融穩定的重要紅線。

如此看來,留住手中的現金不配息好像也不是什麼壞事,可是偏偏台灣資本市場沒有這麼理性,很多小股民就是看上金融股配息穩定的特質才去買,所以只要發生配息縮水或是不配息,馬上就會被資金用腳踏平。

近期案例:國票金、台企銀

像最近國票金(2889)宣布不配息,股價在短短兩個交易日內蒸發10%,大家要知道這一檔少有波動的金融股,在過去10多年裡,連同這一次,也只有發生過4次,前幾次分別是2015年併購三信商銀失敗、2020年全球爆發新冠,再來是2021年全台三級警戒,不過這些事件都沒有這一次跌得重,可見不配息的影響力,甚至高過前面幾次重大系統風險事件。

另外一檔台企銀(2834),也在最近獲利創新高的背景下,宣布發放14年新低的配息,這個跌破眼鏡的發展使得隔天股價直接躺平。這個跳空缺口不說,還以為剛剛經歷過除息。

透過這兩個案例可以發現,當金融股被貼上配息穩定的標籤,享有相對估值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它們每一年都得面對市場的期中考,一旦發生配息不如預期的情況,最倒楣的就是金融股民,不僅沒有領到息還得被迫參與除息。

2.為什麼預測金融股息相對困難?

通過這兩個案例可以發現,當金融股被貼上配息穩定的標籤,享有相對估值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他們每一年都得面對市場的期中考。

一旦發生配息不如預期的情況,最倒楣的就是金融股民了,不僅沒有領到息還得被迫參與除息,特別是當前的會計制度下,光是評估這些金融股的投資部位,就有3種做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