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尊觀點:柏林圍牆─走入歷史的永久記憶

2018-08-15 06:20

? 人氣

墉垣雖高,倒塌卻在須臾間。1989年11月9日,東德政府在民眾的抗議下被迫開放「柏林圍牆」,同時也等於宣告了自己的滅亡。1990年6月,東德政府正式決定拆除柏林圍牆。不久後,兩德統一,結束了一個民族長達四十年的分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世易時移,事過境遷。如今,當年「柏林圍牆」的水泥隔板不是分送世界各地當作警世碑,就是留在原處以供紀念和憑弔;當年恐怖的「死亡線」如今已被車水馬龍和高樓綠帶取代。在柏林這座獲得新生的古老城市裡,歷史未被遺忘,但也未被炒作。無論是當地的居民和還是來往的遊客,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柏林的這份底蘊和活力。

20170309-德國綠能專題,德國柏林史塔西博物館(STASI MUSEUM),介紹牌上標明不同段柏林圍牆傾倒時間。(顏麟宇攝)
德國柏林史塔西博物館(STASI MUSEUM),介紹牌上標明不同段柏林圍牆傾倒時間。(顏麟宇攝)

歷史是勝者書寫的

柏林的「反法西斯護衛牆」已成為歷史,但我們依然會問:

這麼一座用德國人特有的高效率和嚴謹性建立起來的、看似固若金湯並挺立了二十八年的「防衛牆」為何那麼快就轟然倒塌呢?

當年那個社會主義陣營裡數一數二的經濟強國、一個工業產值全球能排進前十的「富國」東德為何一夜之間便分崩離析呢?

為何一個如東德那樣輿論受到嚴格管控的員警國家會那麼不堪一擊地連同它的老大哥蘇聯一起退出歷史舞臺呢?

我們更要問:二戰中的盟國為何在戰後迅速反目為仇?柏林圍牆為何不是建於冷戰伊始的1947年,而是上世紀的六十年代初?

這些問題的答案既複雜又簡單。說起「複雜」,是因為能回答和想回答這些問題的人立場太不相同,答案自然也會大相徑庭。說其「簡單」,是因為我們都知道,「柏林圍牆」的建立和倒塌並不是一件發生在一個民族之內的孤立事件,而是當時那個時期國際格局演變的產物,是一個靠壓制民意來維護統治的蘇東集團的整體失敗。

有人說,「柏林圍牆」的倒塌是民主的勝利,自由的勝利,似乎是「民主」和「自由」戰勝了「共產邪惡」。這是勝利者的口吻和思路!

將德國一分為二的並非 「柏林圍牆」,而是東西方主要國家爭奪利益的結果。意識形態、社會體制、民主自由,所有這些概念常常被拿來當作鼓噪和炒作的標籤。「柏林圍牆」之所以具有全球性意義,因為民族國家的分裂並不單單是德國的命運,而是十九世紀末以來全世界範圍內的歷史遺存,歸根結底是殖民主義、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的政治殘餘。

長期以來,西方一直把民主和自由當作標榜自己制度優越的標誌和攻訐其它體制的武器,可它們應該知道上述「政治殘餘」中的哪個都無不留有其自身的烙印。

實際上,在國際現實政治中,這些高舉「民主」和「自由」的政府和國家並沒少背離民主和自由原則,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它們甚至不惜與專制獨裁者為伍,用政治、經濟和軍事手段扶持這些反自由反民主的國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歐陽尊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