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80年的歷史交錯》當圍棋世紀對決遇上社會運動 杜詠琪導演藉《手談坐隱》反思社運、探索身分

2018-08-25 14:00

? 人氣

觀眾看見穿越時空的吳清源和本因坊秀哉現身,兩人互相交鋒,鬥智,思索1933年的棋局,更直接在現場下起棋來。吳清源以後輩之姿開創「新布局」,挑戰日本圍棋大家「本因坊」所代表的日本圍棋體制,秀哉試圖捍衛坊門傳統,不惜多次提出打掛,回去與弟子商討對策。劇中的杜詠琪則扮演說書人,與六三O運動片段相互映照,以獨白思索社運的價值,「我們為什麼成為我們?」兩個故事少有互相干涉之處,卻透過現場對弈、社運影像等元素彼此對照,帶給觀眾更深層的思辨歷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澳門導演杜詠琪創作的舞台劇《手談坐隱》,今年首度在台北演出。(杜詠琪提供)
澳門導演杜詠琪創作的舞台劇《手談坐隱》,今年首度在台北演出。(杜詠琪提供)

杜詠琪坦言,自己當初在寫劇本時,對圍棋與「世紀之戰」的歷史事件並不熟,為此下足功課,閱讀吳清源自傳,也收看講述圍棋「世紀之戰」的電視節目。「棋譜幾乎都看不懂,很多都需要別人指正。」幸好飾演秀哉的演員馮劍峰會下圍棋,成為杜詠琪的「圍棋顧問」。

「編劇有趣的地方就在這裡,雖然完全不懂一件事,但可透過找資料,完成你想說的故事。」杜詠琪分析,吳清源以年輕棋士之姿挑戰權威,卻因為「打掛」制度,讓秀哉有時間與弟子討論,才會想到一子「妙手」,最後以2目勝出,「吳清源是打掛的受害者」。另一方面,吳清源引發日本棋壇思考打掛的合理性,最終廢除打掛制度,吳清源的新布局,也獲得日本棋壇正視。

澳門導演杜詠琪創作的舞台劇《手談坐隱》首度在台北登場,以2013年澳門社運「六三O運動」與1933年吳清源對戰本因坊秀哉的世紀棋局相互對照。 (澳門劇場搏劇場)
澳門導演杜詠琪創作的舞台劇《手談坐隱》首度在台北登場,以2013年澳門社運「六三O運動」與1933年吳清源對戰本因坊秀哉的世紀棋局相互對照、呼應。 (澳門劇場搏劇場)

杜詠琪進一步對照,儘管「六三O運動」發生當時,澳門主教山散步的民眾與警方爆發衝突,蘇嘉豪等6人遭到逮捕,也未達成要陳麗敏下台的目標,然而這次行動引發澳門市民留意警權擴張的現象,更成為澳門2014年2萬人上街抗議「反離保運動」的前哨戰。

圍棋、社運、人生 皆非勝負可單純論斷

圍棋的意象眾多,各項隱喻成為《手談坐隱》觀眾觀劇時,回味無窮的片段。圍棋黑白分明,看似可量化勝負,然而棋手過程中的較量、狀態,絕非勝負得以單純論斷。劇中棋手思考「衝了一手,應或不應」,也能呼應社運中,示威者與警方思考如何鬥智。杜詠琪分析,圍棋不僅可用大局觀戰,也可用局部的戰鬥來看待,且圍棋除了推演到社運對戰,圍棋的大局觀也可連結政治、社會,甚至放入國際關係來思索。她說,觀眾在看戲時都能有自己的投射,不必按劇本設定走,「一個上班族也可以投射他的上司、老闆到劇中。」

有趣的是,示威者雖在社運中與警方對立,《手談坐隱》劇中卻出現蘇嘉豪與身為警員的小學同學相認,蘇嘉豪去醫院驗傷時,和警員一起在醫院看足球賽的橋段。杜詠琪講述這種矛盾感:「你們明明是對立的啊!你明明在罵他,他也在抓你,卻能一起看足球。」杜詠琪藉此凸顯澳門小城社運的獨特性,也點出示威者與警方、民眾與政府並非全然對立,輸贏分明的局面。或許就如《手談坐隱》的英文劇名Moderation,雙方必須從中求取「緩和」、「適度」,達成平衡,才有機會對話,達成共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亦寧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