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徹頭徹尾的災難!」伊拉克戰爭20周年,美國為何發動戰爭依舊無解

2023-03-21 10:08

? 人氣

1980年的伊拉克總統海珊。(AP)

1980年的伊拉克總統海珊。(AP)

20年前,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開進伊拉克。這場在當時得到美國民意支持的戰爭推翻了獨裁者海珊,但是卻並沒有找到作為開戰借口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沒有給這個國家帶來民主和穩定。德國之聲為您摘編了美、英和阿拉伯媒體對這場戰爭的回顧和總結。

2003年3月17日,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發出最後通牒,如果薩達姆・海珊不在48小時內離開伊拉克,美國將會對該國採取軍事行動。19日,巴格達開始遭到轟炸。20日,美國正式開啟了地面入侵行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新聞資訊網站Axios梳理總結了20年前這場伊拉克戰爭的時間線並分析指出,這場入侵行動雖然在國際上備受爭議,但是當時在美國國內卻受到很大支持。根據2003年2月份皮尤研究所(Pew)的一項民調結果,66%的美國人支持對伊拉克動武,只有26%的人反對。

不過,當時小布希政府提出的進攻理由是,獨裁者海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雖然最後誰也沒在伊拉克找到那些武器。但是根據皮尤的調查,當時57%的美國人相信海珊在9·11恐怖襲擊中扮演了一定角色,雖然這也是錯誤的判斷。

20年來無解的問題——美國為什麼要入侵伊拉克?

《紐約時報》在伊拉克戰爭20周年之際發表長篇分析文章指出,20年之後,有一個問題仍然盤桓在歷史學家、政治學者甚至是當年參與發動戰爭的官員之中,並且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那就是—美國當時到底為什麼要入侵伊拉克?

文章發問道:「是為了石油?被錯誤的情報誤導?是為了地緣政治利益?還是單純的出於過度自信?亦或是因為民眾渴望一場戰爭,不管是什麼戰爭,來找回民族自豪感?又或者,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相互溝通的不順暢導致互不信任的國家陷入衝突?」

對於這些問題,沒有人能夠給出確切的答案。「這並不是因為事件的全貌缺失了一塊拼圖,或者有什麼國家機密。恰恰相反:隨著時間的流逝,新聞調查和知情人士的證詞已經探索了入侵行動的幾乎各個方面。」

作者Max Fisher寫道:「世界可能永遠不會得到一個確定的答案。一個多世紀之後,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因仍然在爭論之中,美國對越南和朝鮮半島的干預也是如此。」

「這也道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很多改變歷史的決定常常是通過非常複雜的過程和基於各種理由做出的,即使是參與者也無法確切知曉它們究竟是如何發生的。數十萬人可能為此而死亡,一整個國家陷入暴力,而沒有人能說出到底是為什麼。」

作者在詳細分析了不同的理論之後得出了一個共同的基線:「意識形態上的信仰、心理上的偏見、流程上的故障和外交信號傳遞的失誤,導致了這一場入侵,而它幾乎沒有達到其主導者所希望推進的目標。」

文章最後總結道,這樣的情形並非罕見。「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年之後,分析人士仍然在嘗試窺探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內心世界,通過了解他做這一切的動機來尋找讓他回頭的辦法。」

沒有給伊拉克帶來民主

與德、法等歐洲大國反對在伊拉克動武的態度相比,英國在2003年時是美國堅定的追隨者。不過時隔20年,倫敦出版的《泰晤士報》(Times)對這場戰爭的後果總結道:

「海珊的倒台沒有使得伊拉克成為一個民主國家,更沒有為整個中東地區的民主革命浪潮掃平道路,也沒有宣告一個『全新的美國人世紀』的到來。這場戰爭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它使得20萬伊拉克平民、4600名美國士兵和179名英國士兵失去了生命。它給美國造成的經濟損失大約在2兆美元左右。然而這種愚蠢行為的真正代價是無法估量的,其後果直到今天仍在產生影響。」

文章評論指出,「對於那些負有責任的人,包括英國人在內,歷史的審判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加嚴厲。也許這場戰爭最嚴重的後果就是,讓西方的注意力從中國和俄羅斯身上轉移開來了,而中俄給西方長期安全帶來的風險要大得多。我們至今仍然生活在這場戰爭留下的爛攤子中:一個比二戰結束後任何時候都更加不穩定且更加危險的世界。」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則分析指出,由於沒能給戰爭之後發生的事情做好准備,導致這場災難的嚴重性加倍。「安全真空和去復興黨化戰略不僅在伊拉克本土挑起了宗派主義,其影響還擴散到國界以外——導致恐怖主義滋生。……後來的一些決策,比如支持馬利基(伊拉克戰後首任總統),也導致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文章分析認為,伊拉克目前看起來相對平靜,那是因為美軍仍然在那裡,與伊斯蘭國之間的戰鬥還在持續。盡管在經歷了一年的選舉僵局和巴格達爆發的暴力事件之後,伊拉克現在有了新政府,但這個國家仍然無法保證居民可以用上電燈和乾淨的飲用水。

除掉海珊這件事,值得用伊拉克戰爭來完成嗎?

來自阿拉伯世界的英文媒體「半島電視台」(AJ)在其網站發表題為「20年了,除掉海珊這件事值得用伊拉克戰爭來完成嗎?」的文章指出,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開進伊拉克之後,「雖然海珊被擒、受到審判並且被處死,但是整個國家仍然飽受衝突之創傷,面對的是經濟上的破壞和政治上的動蕩,還有伊朗和美國的影響。」

「在今天的伊拉克,政府是由一個獲得了不到15%選票的執政聯盟組建的。對於很多參加了抗議活動的伊拉克人來說,這是一個由自私自利的政治團體和限制公民自由的武裝派系組成的聯盟。」

文章最後總結道,儘管伊拉克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在那個原本想要為它開啟一個新時代的入侵戰爭開始20年之後,這個國家在內部仍然是動蕩不安」。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