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銀行哪裡有問題?股市何時跌完?3個關鍵數字,看懂矽谷銀行背後更大危機

2023-03-18 17:42

? 人氣

2023年3月10日,美國矽谷銀行(SVB)因流動性不足突然倒閉,結束40年營運,寫下美國歷來規模第2大的銀行倒閉案。(美聯社)

2023年3月10日,美國矽谷銀行(SVB)因流動性不足突然倒閉,結束40年營運,寫下美國歷來規模第2大的銀行倒閉案。(美聯社)

美國金融股的風暴到底何時能結束?3月17日,矽谷銀行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美股標普500指數及道瓊工業指數各下跌逾1%,羅素2000指數更下跌2.56%。近來,大西洋兩岸皆因為金融業危機風聲鶴唳,在美國這一頭,除了矽谷銀行(Sillicon Valley Bank)、Signature Bank銀行轟然倒地,最新出問題的是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在歐洲,歷史超過150年的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持續數年的內部監管及資產品質問題,也是全世界關注焦點。由於美國諸多銀行業者遭遇的困境,本質和瑞士信貸不盡相同,我從三個關鍵數字,專門分析美國銀行業與其廣大用戶,何以在金融海嘯後十多年,又一次成為生死存亡大戲的主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關鍵數字一:420億

矽谷銀行在一天之內,被存戶提領存款高達420億(美元,下同),導致當日結算後,矽谷銀行存款餘額竟是「負10億」,終於為矽谷銀行敲響喪鐘。這,正是美國金融業風暴的第一個關鍵數字。

回顧矽谷銀行命運終結的3月9日,此前矽谷銀行執行長貝克(Gregory Becker)在公開信中談到,公司因出售債券錄得虧損18億,相關發言立即讓存款戶繃緊神經,引發存款大失血。

420億,可是相當於1.28兆新台幣的鉅款!試問有多少銀行,能在單日失血1兆新台幣之後依然存活?記得過去數十年來,台灣每當金融機構發生擠兌,駐警手持長槍,櫃台上堆滿一捆捆用來安定人心的深藍色千元大鈔,門外則是大排長龍的民眾,這是許多人熟悉的場面;但此事件中,我還沒有搜尋到當日畫面,有可能直到矽谷銀行正式倒閉隔日,各地才大排長龍。我好奇,矽谷銀行存戶們是如何安靜無聲,將新台幣1兆多元鉅款轉出去的?

答案,可能跟一年前實施的規定有關。我查到,在新冠肺炎甫爆發的2020年3月20日,美國自動結算所協會(NACHA)宣布,提高其營運的ACH(Automated Clearing House)當日轉帳上限,即日起從2萬5千元提高為10萬元,金額增加300%;到了去年2022年3月18日,NACHA又宣布當日轉帳上限由10萬大幅提高為1百萬,金額增加900%。

美國銀行家日報(ABA Banking Journal)更曾指出,如果一切依照原訂計畫,當日轉帳上限本將在今年3月再度增加9倍、提高為1千萬,然後在2024年3月來到終點:99,999,999.99元,也就是幾乎單日可轉帳1億!但截至本文截稿為止,NACHA官網尚未宣布當日轉帳上限提高為1千萬。NACHA另在官網撰文解釋,任何超過當日轉帳上限的交易,會被安排在隔日結算。

在風暴當下,這條規定的實際影響可能遠超過外界認知。據MONEY101統計,台灣各銀行單次跨行轉帳上限最高金額是5百萬新台幣(約定帳戶),大約為17萬,也就是遠低於美國ACH系統上限;可以想像,在手機操作如此方便、高速的時代,矽谷科技菁英與經理人們只要滑幾下手機,相信不消片刻就能從矽谷銀行轉出1百萬美元(而且想必是個人與公司帳戶資金一起出逃!),並將更大筆存款設定為隔日轉出。一場史無前例的資金大逃亡,說不定就是如此催生出來。

以相同邏輯檢視,近日摩根大通、高盛、花旗等華爾街龍頭共同注資3百億元至第一共和銀行,恐怕也未必能順利挽救後者的命運。因為這些銀行巨頭僅是轉移各自一部分存款至第一共和帳戶,而不是投資真金白銀、成為第一共和銀行股東,等於只是存款換個位置管理而已。「摩根大通等銀行正在有效地返還他們攫取來的錢」(JPMorgan and the others are now effectively giving back some of the money they have raked in.),華爾街日報指出,各銀行龍頭這次支援存款並沒有簽訂任何附加協議,相關存款利率也和各大行原有水準一致。

然而,當日轉帳上限高達1百萬規定仍存在,第一共和銀行存款戶依舊可以繼續將資金轉至安全所在,因此其存款失血危機並沒有完全解除;此外,美國政府勢必不能輕易把這道「任意門」降回原來10萬美元水準、甚至取消,否則等於是向天下昭告金融危機正式到來,屆時只會更加令局勢風聲鶴唳,令美國民眾更加恐慌。這道不能關上的水龍頭,才是美國政府的難題所在。

關鍵數字二:6,200億

6,200億,是美國金融業帳上資產的未實現損失(unrealized losses on securities)總額。這是聯準會去年連升基準利率17碼之後的副作用,也是此次美國金融業風暴的第二個關鍵數字。

負責提供存款保險服務的聯邦存保公司(FDIC)總裁格倫柏格(Martin Gruenberg)在矽谷銀行出事前3天,才剛剛發表演講,他詳盡解釋了當前美國金融業遭遇的困境。格倫柏格介紹:「目前的利率環境,對銀行籌資和投資策略的獲利能力和風險配置產生了戲劇性影響。由於利率較高,銀行在利率較低時取得的長期債務資產現值低於其面額。結果是,大多數銀行持有的證券都有一定程度的未實現損失。這些未實現損失的總額,包括備供出售(Available-for-sale,AFS)或持有到期(Hold-to-maturity,HTM)的證券,截至2022年年底約為6,200億元。相關未實現損失已顯著減少了銀行業報告的股東權益。」

這是來自官方統計的數據,那麼你或許會好奇,6,200億有多大?據財經M平方統計,截至去年底,矽谷銀行的備供出售資產未實現虧損是18.8億,持有到期資產未實現虧損是151.6億,合計約170.4億,僅占所有未實現損失的2.75%。因而我們可以想像,全美各地可能還有許多地方銀行及中小型金融機構,正和矽谷銀行一樣面臨高額未實現損失、甚至損失已經超過資本額的挑戰。

然而在美國財政部、聯邦存保公司及聯準會的三方共同聲明中,已經坦言政府只會救援存款戶,不會動用納稅人的錢拯救公司,換言之,存款戶沒事,股東出大事,投資人們很可能無法搭上救生艇。這也是近期美股不少中小型金融股連番下挫的主要原因。

關鍵數字三:227萬

華爾街日報引述文件資料指出,貝克在1月26日向美國證監會申請執行經理人認股計畫,並在2月27日轉換成現股出售,淨賺227萬美元。由於相關交易距離矽谷銀行轟然倒塌只有十天左右,貝克是否知情公司即將資不抵債,因而決定先套現減少損失?新聞曝光後,立即引來外界對貝克涉嫌內線交易的強烈質疑。

無獨有偶,近日美國總統拜登也公開呼籲國會,應擴大授權監管機構,好讓後者有權力壓迫銀行經理人,萬一銀行有事,他們必須吐回得到的高額薪酬。拜登的語氣十分強硬:「國會必須行動起來,嚴加懲罰那些管理不善的銀行高層」。此話是否衝著貝克而來?相信答案不難理解。

槍打出頭鳥,拜登本來就擺出架勢,準備要針對肥貓們好好徵稅。例如在拜登3月10日提出的新年度財政預算案中,他提出針對年收入逾1億美元的家庭課徵25%富人稅,此外,準備對年度獲利逾1百萬美元的投資人提高資本利得稅、稅率由20%幾乎翻倍至39.6%。再者,他還將準備提高年所得超過40萬美元的納稅人聯邦醫療保險稅率,由現行稅率3.8%提高至5%。凡此種種方案,顯然都是衝著有錢人而來。現在有貝克這個絕佳案例自己送上門,相信明年就要大選的民主黨更加不會放過機會,而美國這股加稅風潮也還會爭議好一陣子。貝克這筆227萬美元看似獲利不菲,但已經為自己和其他高薪的銀行經理人們惹來大麻煩!

後記:2007年3月13日,美國證監會認定經營次級房貸業務的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流動性有異狀,後者於是遭到紐約證券交易所緊急停牌,觸發道瓊工業指數大跌242點,這一天,算是金融海嘯先聲。2008年3月14日,美國老牌投資銀行貝爾斯登(Bear Sterns)向摩根大通及紐約聯儲銀行緊急融資,並在3天後被摩根大通以極低價收購,突顯次級房貸危機已經惡化。2009年3月6日,標普500指數的波段最低點終於出現(666點),從此展開十多年的大牛市。

前次全球股市大風暴整整颳了2年才結束,這次事件同樣巧合地爆發在3月,同樣禍起於美國金融業,我們又將經歷何等漫長的挑戰?一切,可能才剛開始。


作者現任風傳媒財經中心主任,近年在香港及新加坡獲頒11座財經新聞獎,他負責中國經濟及商業,兩岸三地資本市場,新創、併購、商業人物、家族企業及公司治理報導。(個人網站)

責任編輯/林彥呈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周岐原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