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男觀點:條件成熟,中國擇機與美國展開第二階段博弈!

2023-03-19 07:10

? 人氣

紛亂已久的中東各國,通過俄烏戰爭意識到和平相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同時也看清了歐美利用戰爭謀求零和遊戲的企圖。在各方也都對西方心存芥蒂的情形下,G2之一的中國自然也成為了它們唯一可以信賴的「公道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大陸促成伊、沙複交,給全世界釋放了一個積極信號。那就是解決地緣問題不一定需要美國的方式,中國有能力調停衝突也有能力協助成功解決問題。如果沙、伊都可以握手,那麼俄烏問題的解決並非不可能。一旦俄烏同意大陸介入調停,就意味著美國的影響力開始下降。

2023年3月9日,烏克蘭軍第95空中突擊旅正在使用MSLR BM-21火箭發射器向俄軍陣地開火。(美聯社)
2023年3月9日,烏克蘭軍第95空中突擊旅正在使用MSLR BM-21火箭發射器向俄軍陣地開火。(美聯社)

第三,激情消失的歐洲進入冷靜期,全球無法服膺「世界員警」

烏克蘭危機爆發之初,西方社會快速燃起支持烏克蘭的激情,超過七成民眾支持對烏克蘭援助。但是隨著戰爭消耗加劇以及能源和糧食危機嚴重衝擊歐洲民生,社會激情快速轉趨弱化,出現了「烏克蘭疲勞症」。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CFR)不久前公佈歐洲十國的民調,顯示歐洲人對俄烏戰的長期目標立場已經出現分歧,希望戰爭早日結束的民意成為主流,反戰遊行開始漸次增加,現實壓力下的民心思變直接衝擊歐洲各國政府。

更讓歐洲人心塞是,面對自己的遭遇,美國不僅沒有施以援手反而借機大發戰爭財。歐元貶值、資金流美、實施《通脹消減法案》、高價能源、出售武器等,美國把榨取盟友的本領演繹的十分嫺熟。針對美國記者披露拜登政府炸毀北溪二號管道的新聞,歐洲各政府不僅沒有追責反而集體噤若寒蟬,行徑頗為詭異。

壓抑中的歐洲對「盟主」的不滿情緒逐漸增加,德國開始出現大規模反美遊行。

激情過後就是冷靜期,冷靜的結果就是會做出較為理性的選擇。在戰爭拖累、經濟前景不佳和美國「割韭菜」的多重影響下,歐洲主要國家終於開始理性思考無條件支持烏克蘭的可行性以及如何恢復經濟發展。中國大陸與歐洲不存在地緣衝突,雙方經貿合作本來就十分深入和全面。在可以實現雙贏的情形下,緩和與中國大陸的政經關係成為了歐洲「不得不」的重要選項。經歷一年的疏遠後,大陸與歐洲關係回溫變的可能。法國總統馬克宏即將訪華可以看做是歐洲變化的一個指標。

與美國關係緊密的歐洲尚且如此,那些曾經遭受美國強勢以對的亞、非、拉等第三世界國家對美國的態度更是消極且負面。除了歐洲之外,世界多數國家都拒絕制裁俄羅斯,而願意追隨美國實施針對中國大陸「脫鉤」計畫的國家更是少之又少。

中歐關係止跌企穩,亞非拉國家與美國保持距離,這客觀上弱化了美國遏中的力道。

第四、戰爭紅利遞減,美國政經問題頻現

在美國國內,支持烏克蘭的民調也開始由高走低,曾經的七成支持度大幅降低到現在的不足五成。美國民眾對本國經濟的關心超過了遙遠的烏克蘭戰爭。長期濫發貨幣和對中貿易戰所導致的財政赤字以及通貨膨脹嚴重影響了美國經濟的健康,美債危機致使金融業陷入雷區,經濟「脫鉤」既增加企業運行成本又降低了利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