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英時代》選摘(3):以哪種史觀書寫香港?

2015-04-30 05:10

? 人氣

「愛國」香港史觀的誤區

為迎接香港回歸,強化「自古以來」的中國──香港連結,北京官方着力否定香港的殖民管治的績效,卻因此製造了新的矛盾。王宏志以1997年7月1 日這個香港回歸日子為例,指出北京雖然不承認「不平等條約」,但收回香港的日子卻以不平等條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所訂的日期為依據,存在相當的矛盾。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的關詩珮,質疑回歸後特區政府之首為何要改稱「行政長官」所提的觀點,更值得令人思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總督這個職級本來就是明清以來中國官制裏地方最高官吏的職級,是地地道 道中國的官位,當中根本不帶有半點殖民色彩或意味……而事實上,在1997年後以『行政長官』取代『港督』,其實才是西方的概念和術語,甚至就是一種商業運作的機構行政總裁(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理念。我們不 知道制訂《基本法》的過程中有沒有細察中國歷史及文化,但是,當我們明白『總督』一詞的由來時,我們實在不能確定:從港督變成特首,是真的能夠做 到去殖的效果,還是進一步自我殖民呢?」

「特首」稱喟引伸出更為重要的問題是,北京的香港史觀在理解香港的城市性格、發展軌跡與構思特區的治理模式過程中,還忽略了甚麼?這些被遺漏了的香港歷史章節,又怎樣影響特區的管治?北京在這種史觀影響下,在執行港澳政策時會否因為急於「解殖」,而發生更多像「港督變特首」之類等同把香港「再殖民」的失誤?

回顧香港歷史,並將其置於區域與世界視野之中(例如與同為海港城市、以華人為主的英治新加坡比較),大陸的香港史觀對香港殖民地時期管治狀況的理解,至少存在以下五個誤區:

 一、香港人的身份認同

 二、香港的英殖歷史是恥辱?

 三、英治香港受盡剝削?

 四、英人同化港人?

 五、英治高壓獨裁?

港英時代書封和作者鄺健銘。
港英時代書封和作者鄺健銘。

*本文選自《港英時代 英國殖民管治術》(天窗出版社)第一章。5月2日(周六)晚上七點,於羅斯福路三段283號21弄6號永樂座,舉行新書發表會,作者鄺健銘與前《號外》主編張鐵志對談。(本系列結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