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扭曲學校社會化功能的「怪獸家長」

2023-03-20 05:50

? 人氣

家長與小孩。示意圖。(資料照,美聯社)

家長與小孩。示意圖。(資料照,美聯社)

怪獸家長(monster parents)一詞,首見2007年日本教育雜誌《教室ツーウェイ》八月號,又稱怪物家長、恐龍家長。但是怪獸家長不只在日本存在,隨著少子化的世界趨勢、後現代教育威權的解構,臺灣、香港、南韓和中國大陸都有怪獸家長的出現。這些家長在校園展現自我中心、目中無人、甚至頤指氣使的類怪獸行徑,已經深化人心,形成一種族群。怪獸家長是學校對上述特徵家長的代稱,而且在越基礎的教育階段,越容易看到這群家長的出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怪獸家長出現的原因,除了家庭少子化的保護心態、社會上去威權的親、師關係傾斜、刺蝟教師存在,最主要原因是教育活動逐漸被當成「商業」服務所導致。家長對某項學校教育服務不滿意,也不接受一般溝通管道的結果。當他們自動從家長身分轉換成「消費者」,企圖利用投訴改變教育服務型態,也就搖身一變成為怪獸家長。

怪獸家長會直奔校長室投訴,比如:「七年信班為何連續打掃兩學期廁所」、「這次數學段考太難影響學生學習信心」、「甲班的大隊接力棒次排得有問題」……;他們也會致電縣市府提供的市民服務電話,投訴學校安排的班級導師不是正式教師,帶來學習的種種問題;怪獸家長也可能會請託民意代表,到校關切有限的校園空間,應該要先規劃安排英語教室等。怪獸家長使用「我不滿意這些服務的決策,我就往上投訴來抵制你」,這些方式只要被其中一個上行行政單位回應並向下關切,就加強了怪獸家長對自己的身分認同,還有使用這種投訴方式的正當性。

看似權益爭取,實則百害孳生

怪獸家長的濫權,首先破壞了與教育人員之間最該重視的信任、合作關係,其中以對學生身教的不佳示範影響最深遠。曾經遇過一位趾高氣昂、符合上述特徵的怪獸家長,他在多年後回首拜託曾經是孩子的導師,協助規勸孩子問題行為。當這位導師聽完家長描述後,心中不免唏噓感嘆:孩子問題不就是當年怪獸家長自我中心、不斷向上投訴以達目的的行為翻版?!

一個短視近利的濫權、激進的行為示範,長期下來是不斷以身教導學生:遇到事情時先考慮個人得失、摒棄群體考量,以及鬧大事情就有糖吃的價值觀。只是怪獸家長千思萬想也沒想到,孩子也會把這套作為應用在跟家長發生的衝突上。學生不是學到溝通、同理、折衷的能力,而是偏執、責怪、與缺乏責任感,這些衝突都會回到最親近的家庭中,受傷最重的是怪獸家長和學生自己,受害的還有社會環境中的他人。

影響校園的社會化功能

此外,學校教育人員因為怪獸家長的無理投訴,輕則要花費時間解釋、撰打報告說明,嚴重還會對教師的教學士氣產生不良影響。學校不是商業場所,營利不是學校的目的。怪獸家長無理投訴是內耗教育資源,以及影響學校的社會化功能。

罰站4分鐘算體罰嗎?家長發文控訴挨轟。(示意圖/取自xFrame)
家長與孩童。示意圖。(資料照,取自xFrame)

學校是一個社會的縮影,正是因為學校具有社會化(socialization)的作用。學校是學生正式進入社會的一個緩衝階段,他們在學校學習與自己有關的角色行為和理解所處的文化脈絡。學校有著來自許許多多不同家庭的成員,這些成員因為不同的成長背景,才需要藉由多元的教育活動,來促進自我認識、適應環境與學習多方和睦相處的機會。

怪獸家長激烈使用由上而下的溝通管道,如果又遇到行政單位妥協、息事寧人的態度,都會扭曲學校正常的社會化作用。長期積累,不只怪獸家長的孩子出現行為偏頗、人際關係等問題,還有教師、同儕只能以劃清界線的方式處理問題。一個不公平的學習體驗,也會帶給周遭兒童失落、詫異的無力感,因為學生知道原來吵鬧可以比努力獲得更大收益。

防範怪獸家長的連線

連線並不是家長與教育人員的兩相對立,相反地,家長應當理解自身對學生身教的影響,防止自己成為怪獸一族。如果學生向家長抱怨學校的不公平事情,最好的做法是聆聽與陪伴,並建議學生學習適時向導師反應。若是效果不佳,才親自與導師確認與協助處理。

而行政單位面對怪獸家長的高張氣焰,千萬別以息事寧人的態度,轉向要求教師妥協。反而更該考量怪獸家長真正的目的,當與學校教育目標相衝突時,應當反身區隔清楚的界線及多方與怪獸家長溝通,而不是任他影響校園士氣。

少子化不只發生在臺灣而已,是許多國家都面臨到的問題。學生人數「量」變固然是少子化最令人擔憂的部分,但若因怪獸家長濫權,得以某些管道長驅直入校園,對校園學生產生「質變」,更是讓人擔憂。今日學生明日的家長,學校社會化功能被扭曲最終又由社會嘗食惡果。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