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靠綠能無法解決台灣能源問題!童子賢直指再生能源痛點,認為新核能才是解方

2023-02-13 07:50

? 人氣

當前的火力發電無論燃油、燃氣、燃煤都是大量排碳,防止地球暖化的需求使得「無碳發電」成為明確目標。而發電產業產值龐大,全球1年有超過3兆美元的發電產值,而經濟發展使得新興地區如印度與東南亞國家用電節節上升,未來全球發電產值更上看4兆美元。有了產值,也有清楚目標,就有機會投入更多經費去研究更安全、更小型的核能發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目標 核融合可能成為人類終極聖杯

問:目前全球核能技術進展如何?到底可行性有多高?

答:新一代核能除了「小型化、安全化、社區化」的研究方向,另有更極致的「核融合」技術在等待突破。核融合發電是使用重水(含氚與氘)作為材料,不是使用傳統核分裂技術的鈾棒作為材料,卻可以釋放比舊式核分裂更大的能量、產生更少的核廢料。樂觀的科學家甚至認為,海洋中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燃料。不過,核融合技術已經研究了70年,至今仍期待技術突破。

太陽在天空已經發光發熱燃燒了45億年,它的能源就是來自「核融合」。資料顯示,最近兩年矽谷新創事業中最吸金的項目,正包含了核融合研究的新創公司,這是一場能源科技中的尋寶過程,上看4兆美元的發電產業,若是核融合技術成功,將成為人類文明的終極聖杯,而且「得聖杯者得天下」。

科技成功駕馭核融合發電之日,全球發電產業也能進入「有發電、不排碳」最高境界。而且海水提煉重水取之不盡,才能夠支持日漸崛起的電動車產業,也能夠支持高度用電的半導體製造產業,甚至前面被我稱為電解過程極為耗電的氫能產業,都能起死回生,甚至可以平衡石油枯竭之後的能源需求。

在核融合技術成功之前,更務實的看待當前核能發電技術的改善(更安全、更小型的核能發電)仍然是綠能重要的選項之一。歐盟在2022年一直在辯論是否要將核能列為綠能,台灣必須持續關注這項科技與趨勢。

問:如何看待台灣能源轉型的挑戰?對於政府有什麼建議?

答:台灣應對於核能物理與科技持續投入研究,最近也向國科會吳政忠主委當面提過。台灣的能源困難是無分政黨的。若一直迴避核能,光靠綠能不可能替世界解開能源問題,也不可能替台灣解決能源轉型。

務實 解決缺電事實不能沒有核電

根據2022年統計,全球發電中已經有39%是不排碳的發電,其中傳統綠能(太陽能發電與風力發電)只占10%,也就是說剩餘的29%的不排碳的發電幾乎都倚賴核能,可以看出若是完全排斥核能,對抗地球暖化的前景堪憂。

台灣目前最為倚賴的產業是半導體,必須有穩健的供電做基礎。我們目前大量使用天然氣發電,是這個階段的正確選擇;但是理性思考是必須考慮讓核能當救援投手作為綠能選項,否則牛棚空虛,台灣會一直處在缺電的陰影下。

執政當局不必違反初心馬上恢復大量核能發電,但是必須轉換心態,勿只顧握著神主牌。必須在學術界、科技界播下種子,投入足夠的經費持續研究核能,以保持全球最新的核能科研水準,以免歐盟、美、日等主流國家承認核能為綠能之日,台灣卻掉隊落在全球趨勢之後。


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78期,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文/楊喻斐

責任編輯/林彥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