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德專文:美國人對中國崛起的反應─權力轉移、問題轉移和政策轉移

2023-02-09 05:50

? 人氣

再來看權力轉移理論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解釋,它認為「走修正主義路線的」德國,應該為這場大戰負責。就挑戰1900年代初期盛行的規範、規則和制度而言,為什麼德意志帝國是採取「修正主義」,這一點尚不清楚。誠然,德國建立了海軍並懷有帝國野心。但英國、法國、俄羅斯,甚至美國不是也都這樣做嗎?權力轉移理論家對這個虛擬的問題沉默以對:如果當年德意志帝國獲勝了,「國際秩序」將會如何改變?同樣的問題也可以問及第二次大戰的日本帝國。日本謀求外國殖民地、進行侵略,並打算建立一個專有的區域勢力範圍。但英國、法國和美國不是也追求類似的政策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的確,美國單方面宣布其門羅主義,將歐洲的影響力排除在西半球之外,並在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多次進行軍事干預,兼併夏威夷,關島和波多黎各,謀求日本和中國「門戶開放」,並派遣遠征軍(如同日本和歐洲國家)在中國作戰和駐軍。儘管人們可以公開譴責德意志帝國和日本帝國的政策,但是這兩個帝國是按照當時通行的國際關係規則在行事。事實上,相較於美國從墨西哥奪取的領土,德意志帝國所兼併的領土顯得微不足道;美國占領的領土包括今日部分或全部的亞利桑納州、加利福尼亞州、科羅拉多州、內華達州、新墨西哥州、猶他州和懷俄明州。美國盛行的論述和解釋,透露了事後建立的結構和規範性偏見。「修正主義」這個概念經常被用作帶有貶義的代號,表示個人不贊成另一國的政策,或者表示另一國在和「我們」作鬥爭。美國聲稱中國力圖消除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並威脅要在該地區使用暴力,這些卻是美國自己崛起時的行為。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修正主義」這個概念經常被用作帶有貶義的代號,表示個人不贊成另一國的政策,或者表示另一國在和「我們」作鬥爭。美國聲稱中國力圖消除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並威脅要在該地區使用暴力,這些卻是美國自己崛起時的行為。(資料照,美聯社)

如果我們所謂的修正主義,是指規範的倡導者(norm entrepreneurs)為改變現有遊戲規則所做的努力,那麼美國肯定有努力引進「危害和平與人類的罪行」(crime against peace and crime against humanity) 之類的原則(如第二次大戰後在紐倫堡、東京等地的追究戰爭罪責);近些年,「保護之責」(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預防性戰爭」(preventive war),「政權更迭」(regime change) , 和核武不擴散(nuclear nonproliferation)等,皆應該被視為此類概念,因為所尋求引進的新規範,會破壞國家主權的傳統原則。同樣,開發中國家推動「國際經濟新秩序」(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反對殖民主義、廢除種族隔離和其他形式的種族歧視的人們,也可以被視為「修正主義者」,而殖民主義與種族歧視等等,都是昔日西方國家在其國內制度和外交政策上,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我們可以轉而質問,為什麼「修正主義」一定是壞事?人們的價值觀和國家權力發生變化時,為什麼要制止國際秩序的演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