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德專文:美國人對中國崛起的反應─權力轉移、問題轉移和政策轉移

2023-02-09 05:50

? 人氣

這個討論引來另一個挑戰權力轉移理論的問題。如果1914年的德國和今日的中國是崛起中的强國,為什麼這些國家會成為急於發動戰爭的修正主義國家?難道它們不應該支持那允許(甚至協助)它們地位上升的國際秩序嗎?如果改變了既有秩序,這些國家的損失更大。相較之下,正在衰落的老牌國家更有理由改變這一秩序,以阻止或扭轉自己的衰落。由於它們正在衰頽,其捍衛現有秩序的動機也應該會減少,因為它們現在在這個秩序中的利害得失較小了。唐納德.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的單方面强硬態度,就支持了這一觀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重點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並不是因為德國想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而是因為德國主政者無法說服英國主政者不要參戰。同樣的道理,萬一中美之間發生衝突,例如由於台灣地位問題,那將是因為北京無法說服華府不要干預其內戰,而非因為它想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新霸主。訴諸武力將是北京的最後手段,不是首要選項。

2022年12月3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新年賀詞(AP)
萬一中美之間發生衝突,例如由於台灣地位問題,那將是因為北京無法說服華府不要干預其內戰,而非因為它想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新霸主。訴諸武力將是北京的最後手段,不是首要選項。(資料照,美聯社)

最遲到1880年代,美國的經濟規模已經超越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這一事實很重要,因為權力轉移理論明定,兩個最頂級國家之間的敵對競爭,是系統性戰爭的起因——然而,德國從未達到和美國勢均力敵的地步。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將美國從世局的畫面中移除,那麼權力轉移理論對兩次世界大戰的解釋,才有可能站得住脚。該理論只能透過這種花招(亦即把美國排除在其分析範圍之外),才能夠將這兩次衝突呈現為英、德競爭的結果。

權力轉移理論這種對歷史的選擇性使用,由於摒棄了一個無可爭議的權力轉移案例:美國超越了英國,卻未如該理論所預測的那樣導致戰爭。很諷刺的是,權力轉移理論排除了現代歷史上這個唯一的(和平)權力轉移實例,卻執著於中美之間可能發生的權力轉移,將會帶來戰爭的危險。宣揚這類聳人聽聞之語的人有什麼動機?其實在未來數十年內,中國能否超越美國 , 這一點還無法確定,甚至很可能不會發生。

聲稱中國已經趕上(甚至超越)美國的說法過於誇張,而且為時太早。誠然,中國人口較多,而且在購買力平價調整後的經濟規模可能大於美國。但中國向來擁有全球最多的人口,在1820年代其經濟體也是全球最大的;這些特點並未使它免於「百年國恥」(“century of humiliation”)。關於中美之間即將發生權力轉移的議論,並未認識到美國擁有的持久資產和實力。中國要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强國,還需要長久時間。中美權力轉移的相關論述顯示,國際關係文獻中這個問題的轉變,所反映的渲染炒作,多於事實。這種誇張的論調,加劇了美國人的不安全感及反華情緒。它把中國稱為美國的剋星勁敵,並把龐大的軍費支出合理化,因為來自以前的敵人:如蘇聯、邪惡軸心國(Axis of Evil)和基地組織(Al Qaeda)的表面威脅已經消退(儘管俄羅斯-烏克蘭戰爭重新燃起對俄羅斯的敵意,而且北韓和伊朗的核武器計畫繼續發揮同樣作用)。以上言論當然不否認中國近數十年來國力已大為增强(相對而言), 但這和權力轉移已經發生(或即將發生)的說法是截然不同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