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任觀點:國務卿布林肯中東行注定失敗

2023-02-02 07:10

? 人氣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一月底展開中東地區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三天三地的訪問。不久之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及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才剛訪問過以色列。三巨頭先後到訪以色列,顯示美國政府對以色列納唐雅胡總理極右派政府存在一些疑慮,也需要面對面傳達美方的立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布林肯是在一個最不好的時機前往訪問,因為近月來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之間發生多次恐怖攻擊及以軍掃蕩的衝突,死傷的人數是過去20年來最嚴重的。加薩走廊的哈馬斯政權也藉機對以色列發動火箭攻擊,以方也一如以往隨即進行轟炸,地區的緊張情勢還有再升高的可能。

以巴衝突。以色列士兵在空襲期間找地方掩護。(AP)
以巴衝突。以色列士兵在空襲期間找地方掩護。(資料照,美聯社)

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的衝突由來已久,1948年以色列建國之後雙方大小衝突不斷,最主要的問題包括:領土的劃分、在政治上相互承認的「一邊一國」問題、以色列的安全保障及巴勒斯坦地區的非軍事化問題、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及東耶路撒冷屯墾區的擴建及耶路撒冷的地位與歸屬等問題。過去40多年來歐洲國家與美國不斷地介入調解,但根本問題依然複雜難解。

布林肯國務卿短短一天在以色列的訪問不可能解決上面這些糾纏多年的複雜問題,也未能說服雙方降低(de-escalate)目前以、巴衝突的局面,讓情勢不會繼續惡化。

布林肯此行主要是推銷拜登政府的「兩國論」(the two-state solution),即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這兩個民族「一邊一國」建立不同的國家,和平共存。這雖然是老調重彈,但細看也有一點新意。

川普總統在2020年1月28號提出的「兩國論」解決方案完全偏袒以色列,巴勒斯坦政府及阿拉伯世界完全不能接受,不過他努力撮合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摩洛哥、蘇丹等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建交卻是了不起的成就。

拜登政府想要在這個所謂的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的基礎上, 擴大中東的和平圈(circle of peace), 協助以色列與周邊阿拉伯國家的融合,增加以色列的安全感。另一方面美國促成了「內格夫論壇工作小組」(Negev Forum Working Group) 在阿布達比召開第一次會議, 與會的國家除了美國之外包括以色列、伊朗、巴林、埃及、摩洛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其目的在廣泛的促進地區性的和平合作與發展,並給予巴勒斯坦人改善生活品質的計劃。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代表同處一室舉行多邊會談還是創舉,應當有助於地區的和平發展的氛圍。布林肯表示這些做法都有助於間接促成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達成「一邊一國」的目標。美國對於推銷兩國論的說法與做法,調子放軟但目標不變

不過,眼前兩國方案根本沒有成功的可能性。因為:1、納唐雅胡(Benjamin Netanyahu)之所以能夠重新掌權再度出任總理職位就是拼湊了一個由8個極右派的政黨所組成的內閣,勉強在議會中過半數,造成聯合內閣中小黨的發言權與政治影響力不成比例,稍有風吹草動就可能有退黨而倒閣的危機。反對兩國方案就是這第37屆內閣的主軸,不會鬆動。2、多年來以色列一直要求巴勒斯坦政府承認以色列是一個猶太人的國家,雖然國內還有21%人口是阿拉伯人,這一點巴勒斯坦政府從未鬆口。3、以色列要求未來的巴勒斯坦政府統治下的地區是一個去軍事化的地區,巴方從來沒有接受。4、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Mahmoud Abbas) 在位17年,且已87歲的高齡,很多人民對他不滿意,權力基礎鬆動。5、迦薩地區的哈馬斯政權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之間的不合、甚至敵對,由來已久,前者對兩國方案持絕對反對的態度。6、美國下一任總統大選誰能勝出還是未知數,目前最好以靜制動。此外,根據巴勒斯坦和平與研究中心(Palestine Center for Peace and Research)的最近的調查顯示, 巴勒斯坦人只有33%支持兩國論;而以色列支持兩國論的也只有34%,反對的則有53%。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回鍋執政(AP)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回鍋執政。(資料照,美聯社)

布林肯國務卿此行只是與新內閣暖暖身,探探底,一方面傳達拜登政府對以色列安全的堅強承諾,另方面希望以色列能夠重新考慮兩國方案。其他的問題如西岸屯墾區的擴建、伊朗核武的問題、以色列對俄烏戰爭的態度、以色列的司法制度的改革也有觸及,看起來只是過個場而已。

自從2014年以來,以、巴和平方案陷入僵局;布林肯國務卿不辭辛勞前往調處,此行最後得出的結果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作者為前駐以色列特任大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