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國家未來神明決定? 郭董需學習提問民主精神

2023-01-27 06:30

? 人氣

鴻海董事長、永齡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一番國家未來神明決定之說,若非敷衍就是對台灣民主沒有深刻的體認。(柯承惠攝)

鴻海董事長、永齡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一番國家未來神明決定之說,若非敷衍就是對台灣民主沒有深刻的體認。(柯承惠攝)

2024總統大選各方關注,已有媒體公布最新民調,調查指出國民黨推出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也將以34%支持度,領先賴清德(25%)、柯文哲(20%),除了侯友宜,顯示郭台銘為藍營總統大選熱門候選人,已成氣候;然而,郭近日在板橋慈惠宮的發言,被問到對2024的態度,郭台銘說,他已經問了神明,就讓神明來做決定,令筆者擔心郭台銘擔任台灣總統的適格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民主化的過程,特別是1980年代末期至2000年代初期,台灣完成了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報禁、憲法增修、國會全面改選、省市長直接民選、總統直接民選、首次政黨輪替、舉行全國性公民投票等重大政治改革,使台灣由集權專制,蛻變成為現今自由民主的政治體制,而台灣民主化在2021年由經濟學人民主指數排名中,已名列全球第八,為西方世界以外排名最高的國家,上述都不是由宗教神明來做決定,台灣民主化已受到各國肯定,郭台銘「就讓神明來做決定」發言,似乎其認為的民主政治仍被宗教指導所限制,此為倒退到舊時代的君權神授思想,忽略台灣人民的自由性和主體性,故筆者認為富商郭台銘想成為台灣總統候選人,必須對台灣民主的歷史進程有所認識,不是富人就具備擔任台灣國家總統的資格,其中提問的民主精神是基本知識和能力,故筆者為文介紹巴西教育思想家Freire的提問民主精神,藉由此文,可提高候選人在提問民主精神的教育素養,說明如下。

一、提問式教育是民主精神的行動表現

巴西教育思想家Freire的提問民主精神,也深深影響遠在18724公里外的台灣,而Paulo Freire是二十世紀著名的成人教育工作者與草根教育運動的提倡者,他被稱為「熱情的進步主義者」,「不妥協的民主主義者」和「無悔的基進改革者」一生致力於農民和工人的掃盲識字運動,透過推廣識字教育讓在社會中的被壓迫者增能,進而改變現實中社會不公義的現狀,P.Freire曾說過「沒有了對話,就沒有了交流;沒有了交流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這句話驗證了佛萊瑞(P.Freire)非常重視透過對話、分享、思考與行動,進而產生「賦權」(Empowerment)的教育歷程,去形構出解放、多元的生活世界。

在這樣思想前提下,提問式(problem--posing)教育,係指教師在教學過程和學生是有來有往的對話互動關係,師生教學相長,學生是教師(students-teachers),教師亦是學生(teacher-student),教學者也向受教者一起學習,教學者仍然需要教育共同成長,師生在教學與學習中,一起來探索知識,理解世界的一種對話式的教育。

而提問式(problem--posing)教育,就是Freire認為的巴西民主精神的行動表現,因平等對話是民主價值的核心,而P.Freire所認定提問式教育也是具備民主性質,集體學習的一種動態過程,是學習者全程參與學習的完整歷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室的聲音不應只有教學者對學習者,上對下單方面灌輸知識的背誦聲音,或者教學者獨白式的自導自演,讓學習者在課堂時完全沒有發言討論的對話機會,在提問式教育的情境裡,學習者更不能是處於扮演溫馴被動的聆聽者,他們也必須成為批判主動的發聲者,他們的意見需要被傾聽,被看見與充分對等的尊重。在提問式教育中,教學者與學習者都能成為教育過程中的主體。

提問式教育是打破威權控制的一種教育表現,正是要抹去舊時傳統二元對立,客體與主體間涇渭分明的那條界線,打破師生在階級與知識上原先不合理的權力生態,提問式教育的教學情境中,在批判反思的洗鍊辯證裡,原是「意見」(doxa)層次的知識會被屬於「真理」(logos) 層次的真正知識所淘汰,在提問式教育中,不只是原先的學習者得到應有的尊重,也可讓教學者能經由提問式教育,一起成為具備批判性思維的共同學習者。而在透過提問式教育的師生對話活動後,所謂「學生的教師」(teacher-of-the-students)與「教師的學生」(student-of-the teacher)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新的師生關係:「學生教師」(teacher-student)與「教師學生」(student-teachers),在提問式教育的活動中不斷自我反省;形成學生與老師一起理解知識理論,探究現實世界,共同合作學習的教室樣貌,共創出懂得批判反思的學習情境,透過對現實世界採取行批判的視野去介入分析,去揭露真實,直接培養學習者對現實世界的覺察力與批判力,透過這兩種能力讓師生覺察這個真實世界並非靜態的,現實是轉化中的過程,所有的人都是生成(becoming)過程中的存在,是未完成的,未臻至完美的存在,人們所處的現實也是未臻於完美的現實。

人們知道他自己是未完臻於完美的,人們同樣能對於自己的未完成性有所覺察。在這種未完成性與自我覺察中,在這樣的知覺基礎上,教育是人類才會有的表現。也正由於人有這種未完成性,加上現實所具備的可改造性質,這使得提問式教育必然成為一種繼續不斷的教學活動。而透過教育在實踐中不斷被重新塑造。當「學生教師」與「教師學生」皆能反省自身與世界的關係,並且不再將反省與行動二分時,他們將可以建立一種思想與行動的真正合一,讓批判性介入現實世界的對話式教育,這正是Freire希望民主政治可展現的風貌。

二、民主國家需進行提問民主的實踐

長遠的來看,提問式教育,是民主的行動,也是一種對人性化的實踐、解放的實踐與自由的實踐,不能為壓迫者的私有利益而服務,而是透過提問式教育啟蒙目前正受宰制的人們,讓他們知道必須為自己的解放去奮鬥,職是之故,Freire曾清楚表示:「提問式教育等同於讓人們知曉自己未完成性的運動─這是一種歷史運動,它有其起點,有其主體,亦有其目標。」因而教育必須是自由的實踐,在人性化的目的下、自由實踐中不斷被塑造,視自己的狀態是可以改變的,把情境變成認知對象,植基於此,Freire認為「教育是生成的」。

最後,真正的解放是一種人性化的過程,而不是再一次人們身上的存放。解放是一種實踐,教育是自由的實踐(Practice of Freedom),透過提問式教育也讓人們得以有機會,對於他們的世界進行行動與反省,揭露現實世界的不公不義,克服對於現實世界的錯誤知覺,以人性化的實踐、解放的實踐與自由的實踐三大目標去進一步正向改變世界,這也是Freire提問式教育對於全人類貢獻的不凡之處。

三、總統候選人發言需提問民主的檢視

而目前媒體不斷報導2024總統大選的藍營和綠營熱門候選人,其發言論述也是台灣社會必須仔細檢視之處,郭台銘「就讓神明來做決定」的發言,同樣也需要提問民主的檢視,因台灣從戒嚴體制下發生雷震事件、黨外運動、中壢事件、橋頭事件、美麗島事件等一系列民主政治抗爭,同樣沒有一件是讓神明來做決定而來的民主成果,如果郭只能發出類似「就讓神明來做決定」,其總統候選人適格性已讓人質疑,而在面對2022年中國經濟繳出毛澤東死後第二糟成長率,且其人口總量萎縮,但中共對台仍持續野蠻恐嚇和軍事威脅,如果郭只會單向呼喊「繁榮和平」口號,注定無法通過民主提問的檢視,且論企業家賺錢能力,郭台銘尚且不及馬雲,極權中共如何榨乾富人企業家,郭須以馬為前車之鑑,總之,不是有錢人就具備擔任台灣國家總統的資格,不論候選人和台灣人民,需有提問民主精神的教育素養,才能共同捍衛台灣國家的民主主權!

*作者為政治工作者,教育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