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典蓉專欄:高嘉瑜的困境 賴清德的難題

2023-01-12 06:20

? 人氣

從十一寇事件就可以看出,政治上打擊異己的動力通常不是表面上的信仰或意識,形態,而是利益與權力爭奪戰,當時對付十一寇(泛新潮流系)的背後,其實就是民進黨內競爭對手(廣義的反新潮流系)因應修憲改成單一選區制度的激烈競爭,先在黨內進行排藍民調,讓這些「平常靠著藍營媒體支持度的候選人」(這句話頗有現在批高嘉瑜的既視感)無法出線,但排藍後出現的候選人和民意距離更遠,最後在北部更幾乎全軍覆沒,排藍民調不只重傷十一寇,更嚴重的是,單一選區制度在北部成了民進黨菁英的選舉墳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蔡英文鬆動藍綠版塊 卻讓民進黨步上一言堂

真正改變十一寇困境的其實是蔡英文,或是民進黨和蔡英文希望拿下執政權的動力,蔡英文2012敗選後,為了擴大支持,開始結合社運團體等第三勢力組成所謂的「進步大聯盟」,參與聲援環保、勞權、性別等進步議題,再加上洪仲丘運動、太陽花運動等大型運動助勢,都成功的為她拓展年輕的進步族群選票;更關鍵的是,蔡英文也意識到民進黨從創黨時期的都市型政黨到扁執政時卻退守鄉村,因此有意識的要贏回都市選票,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在台北不提自己人、但支持深具群眾魅力的柯文哲,此舉不但拿下台北市,更成功鬆動了藍綠版塊;蔡英文兩次勝選,台北市得票都超過藍營對手,同時,條件適合、夠努力的民進黨候選人也終於可以在台北市偏藍的單一選區拿下席次,在港湖區勝出的高嘉瑜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只是,蔡英文在大選時「 權宜性的結盟」在執政後面臨真正的考驗,從一例一休到同婚修法,面對勞資對立及進步與保守的衝突,再強的執政者都會左支右絀, 這其實無可厚非,然而蔡政府最大的問題是面對異議的方式,除了藉由國會多數輾壓在野黨的監督作為外,對於昔日同盟的第三勢力,願意聽話的就誘以權位,堅持獨立的則動用側翼攻擊,至於自己黨內同志,則是祭出最嚴密的黨紀,陳水扁時代不常動用黨紀要求黨籍立委一致投票,現在的民進黨立委只要棄權就會被記點,再次就送中評會,最後可能因此被停權而失去參選資格。

稱高嘉瑜或王世堅是異議人士其實是過譽了,能奪取政治生命的黨紀大刀當前誰敢不低頭,高嘉瑜敢冒著觸犯龍顏的風險批評高端疫苗,但萊豬投票時就乖乖投票;王世堅直言批評蘇內閣之非,但談到未來可能閣揆人選陳建仁時也要美言「聖光充滿」;在民進黨內只要有想法的人誰能不扭曲,既要持續政治生命又要當好漢,這是不可能的任務。

然而,當所有的言路閉塞,受傷最重的其實是蔡政府和民進黨,選前一位民進黨輔選大將受訪時還慶幸的認為,相較於2018大敗,這次並未感到「討厭民進黨」的氛圍,正是一個排除異見的政黨,才會對民怨無感;蔡英文大概沒料到,她當年的「進步大聯盟」某種程度改變了台灣政治、無意間促成真正獨立的第三勢力,但從未改變或是愈來愈退縮的卻是民進黨,還沈溺在當年的十一寇咒怨中,這樣的民進黨離民意愈來愈遠,當然更別說要重返執政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典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