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平觀點:酒的記憶裡,自有人生歷練和家的溫暖

2023-01-25 05:50

? 人氣

秋高氣爽的傍晚,洽商歸來,視心情,紅酒一杯,或一瓶,再來盤Cheez拼盤,外加生菜沙拉,月下獨酌,但見月明星稀,清風徐來,人間勝似天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儘管我偏愛紅酒,不過,窗外白雪皚皚,寒風呼呼,你瞅著紅火銅爐,蒸氣騰起,鍋裡羊肉片翻滾,手上撒了孜然粉的羊肉串,飄香撲鼻,怎麼說,還是得喝白酒才過癮。三五好友,圍爐吃涮鍋,大塊吃肉,大杯高粱下肚,高談闊論,就是一個爽字。

吃涮羊肉,喝白酒,天經地義,只怕白酒檔次和酒精濃度不夠高,喝多了,喝大了,上了頭,特別難過。

2011年吧?我和幾位小友同闖遼寧營口,好巧不巧,遇上了喝酒特別猛,辦事特別能忽悠的一群小領導。一人一瓶茅台,拚得涓滴不留,再滿上土產的《望兒山》,幾天下來,夜夜扶醉而歸,頭疼腦脹,一事無成。那回,應該算是喝白酒最慘烈、也最慘痛的經驗! 

2002年後,赴上海洽商的機會多了,喝黃酒的機會也愈發地多了。

不知道是因為吃江浙菜就應該配黃酒,還是千百年來江浙人的腸胃早已習慣了喝黃酒?反正,到了長三角,不論領導請客,台商宴請,朋友聚餐,搭配滬杭本幫菜的,除了黃酒,還是黃酒。

上海市面上最多的黃酒品牌就數《古越龍山》和《石庫門》了!兩個品牌都還有年份之分,年份有別,價格自然有差。不知是因為好山好水,還是菜餚襯托下的心理作用,上海的黃酒,喝來甘醇,不似台灣紹興有澀味。

沒到上海前,自個兒下廚做菜,都用米酒或高粱酒去腥提味,到了上海後,方才知道,上海人燒菜,料理酒都用黃酒。難怪上海紅燒肉,Q彈之外還特別香。在那之後,回台下廚,很多菜都改用公賣局出的黃酒、陳紹,去腥調味。幾年下來,得到一結論:此地黃酒(紹興酒),宜烹調,更勝啜飲!

在滬杭地區喝黃酒,溫酒是必須的,酒溫好後,擱進大把薑絲,也是必須的。金秋時節,大閘蟹上市,尤其講究要溫酒加薑絲。台商湧進長三角後,漸漸地,當地餐館提供黃酒時,也開始供應話梅了!

說起兩岸喝紹興酒,「薑絲話梅一家親」這檔子事,不由地想起2000年前後,北京台商開的KTV,竟然把台灣嚼檳榔的「文化」帶進了北京街頭。也不由地想起兩岸尚未交流時,鄧麗君的歌聲早已翻過千山萬水,唱遍了老鄧治理下的中國。有些東西,有些事兒,看來軟綿綿,卻特別硬氣,還特別受到人們的歡迎。就不知道兩岸關係能否從中得到些啟發?

上海魔都,十里洋場,氛圍較北京開放,進口啤酒、精釀生啤、各國紅酒很早就進入了上海人的夜生活裡。96年秋天,祝偉中大哥攜我進上海,轉進他在江蘇吳縣投資設立的衛浴工廠。中餐晚餐,吃的是野生大閘蟹,喝的正是加了薑絲的溫熱黃酒。夜裡,偉中大哥領著我體驗上海風情,喝的,不是紅酒,便是現釀的生啤。那時,台北的紅酒文化,初將萌芽,精釀啤酒,還在市場外。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朝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