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川普時代的台美關係:美國真的對台灣更好了嗎?

2018-07-19 14:00

? 人氣

美國總統川普抵達芬蘭。(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抵達芬蘭。(美聯社)

自從蔡英文2016年5月就職總統以後,台灣的名分外交持續遭遇挫折。與此同時,台灣的實質外交、尤其是與美國以及日本之間仍然保持著持續的穩定與良好的互信。台灣不少人士認為川普擔任總統的美國與台灣的關係達到了自1979年斷交以後最好的時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蔡英文2016年5月就任總統的時候,與台灣維繫外交關係的國家有22個。當年年底,聖多美普林西比首先與台灣斷交。2017年是巴拿馬,與中華民國保持外交關係最長的國家。

當時擔任台灣外交部長的李大維專門召開記者會宣布了這個變化。他說,「巴拿馬共和國6月13日決定片面終止與我國的外交關係,並與北京當局建交。中華民國政府自表憤怒與遺憾。為維護國家的主權與尊嚴,我國決定自即日起,終止與巴拿馬共和國的外交關係。」

最新的例子是2018年5月,多明尼加以及台灣邦交國中人口最多的布基納法索先後宣布與中國建交,一個月時間內兩個國家斷交的速度從無先例。目前台灣邦交國已經降至18個,大多是國際政治與經濟舞台上角色不夠突出的小國,台灣的外交格局呈現萎縮趨勢。不過,台灣的外交至少包括兩個主要元素,「名分外交」的損失或許可以由「實質外交」來彌補。

呂秀蓮:實質外交更重要

台灣前副總統呂秀蓮接受美國之音專訪的時候表示邦交關係仍然很有意義,但實質外交更重要。她說,「當我去一個邦交國訪問,哪怕它人口很少,土地面積不大,我還是心懷感激,因為每一個邦交國其實有許多的情份,不管是幾十年前建交。人民本身都應該蠻友善。過去為了維護邦交國,我跟陳水扁總統都盡了很多的心力,可是很多因素都取決在北京,這就是我們很無奈的地方,所以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實質外交。」

民進黨籍立委王定宇擔任台灣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召集委員。他告訴美國之音記者,「所以你問我說我們現有的這些邦交國,我們謝謝他們。在這麼大的國際壓力跟中國的威逼下還願意站在台灣這一邊,我們珍惜這些朋友。對於斷交的朋友,我們會想辦法建立非制式化的外交關係。外交不等於邦交,比方說,台灣跟美國我們沒有邦交關係,可是全台灣或者全世界不會有人告訴台灣說,跟美國因為沒有邦交關係所以美國不重要。錯了,跟美國的外交關係反而是性命攸關的重要。我們跟日本沒有邦交關係,可是我們跟日本的外交是非常的密切。所以,中國可以盡量去抹掉台灣的正式邦交國,台灣還是在。你就是都弄光了,我們還是survivor(生存者),我們還是存活下來。」

以「台灣」之名參與東京奧運

6月初在台北鬧市區西門町舉辦的集會上,包括前著名運動員紀政在內的參與者認為「中華台北」既非地名,也非國名。相比之下,美國制定的《台灣關係法》、《台灣旅行法》等都直接以「台灣」命名,所以他們希望以「台灣」的名義參加2020年東京奧運會。日本友台團體到現場表示支持,他們也將向東京都議會陳情,希望以東道主的身份支持台灣正名。

紀政曾經是亞洲最出色的田徑運動員之一,奧運會銅牌得主。她說,「因為我覺得我們跟日本是很有淵源的,我覺得真的很了不起,他們這麼關心我們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能夠以台灣的名字參加,我覺得我們自己更需要努力。」

當天參與集會的人士中有相當一部分6月12日來到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的新館前遊行,館內舉行的是落成典禮。包括張言誠、陳進順在內的抗議者都感到高興,他們相信新館的規模和氣派足以說明美國不會放棄台灣。

AIT新館落成,未見部長級官員訪台

美國在台協會成立於美國與台灣斷交、與中國建交後的1979年,專門處理美台雙邊關係。它不叫大使館,但基本發揮大使館的功能。新的AIT大樓在歐巴馬擔任總統的2009年開工,歷時9年、耗資2.5億美元建成,規模在美國駐外使領館中位居前列。代表美國行政當局前來祝賀的是負責文教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瑪麗·羅伊斯,沒有事先國會議員呼籲的內閣級別官員。

時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的梅健華(Kin W. Moy)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說,「這場活動是美台關係中歷史性的一刻。美國堅持長久以來對台灣的承諾,和台灣維持友好合作的關係。我們也很榮幸蔡總統、馬前總統以及他們的資深官員都會來參加今天的活動。這也顯示出台灣政治光譜的各個黨派40年來都大力支持美台關係。」

川普政府更友台

自1979年斷交以後,美台雙方基本保持著穩定、良好、互信的關係。川普2016年11月當選以後曾接受台灣總統蔡英文的祝賀電話,這個先例在美、中、台三方引起不小的反響。到目前為止,川普總統周邊聚集的對台灣比較友好的高層官員也為數不少。

台灣各界對川普當政以來美台關係的狀況有非常正面的感受。立法委員王定宇認為在川普擔任總統以後,美國跟台灣民選的政權互動的關係應該是過去40多年來最好的階段,其基礎建立在雙方的國家利益上。

王定宇說,「川普用的官員裡面,不管是Shriver(薛瑞福),或者是其他相關官員,甚至包括現在的國務卿龐畢歐,我們看到他們對印太地區的了解以及對台灣的了解。甚至於剛卸任的太平洋司令哈里斯等等,他們對台灣都有親身的經驗。所以因為在華府圈長久以來缺少了解台灣的官員,整個官僚體係其實比較偏向中國,對台灣來講反而在Tier 2第二階來考慮。在這樣的狀況下,用了這些實質了解的官員當然在決策上比較精準。」

美國對台政策急轉彎?寇謐將坦言「很難」

寇謐將(Jean-Michel Cole)來自加拿大,他已經在台灣生活10多年,目前擔任英文《台灣守望》(Taiwan Sentinel)網站的主編。他說,「彼得·納瓦羅對中國立場比較強硬,約翰·波頓對台灣有非常正面的看法。但是這一個小的群體並沒有在真空中運作,他們需要跟國務院和國防部一起工作。有沒有新的機會?肯定有,但在可預見的將來,很難有重大的政策變化。」

川普總統2018年3月份簽署《台灣旅行法》以後,美台高層互訪理論上已經沒有障礙,此後第一個到訪的美國官員是負責亞太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黃之瀚(Alex N. Wong) ,他與台灣總統蔡英文同場出現。黃之瀚在台北慶祝農曆新年的活動上強調,「台灣不能繼續不公平地被隔離於國際論壇以外,台灣在公共衛生、人道援助、可持續發展等議題上可以與世界分享經驗。如果遇到障礙,不僅對台灣不公平,對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公平,對任何一個可能受益於台灣的個人都不公平。」

台灣的國際處境未明顯改善

蔡英文執政以後中國對台灣國際空間打壓的力度持續加大,跨國企業和航空公司被要求不得將台灣標註為國家,台灣甚至無法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大會。從這個角度看,川普時期台灣的國際處境並未出現明顯改善。

著名的國際關係專家林中斌曾擔任台灣國防部副部長,他接受美國之音專訪的時候說,「我們要問的是,實質上美國有沒有為我們爭取到了國際空間?國際機構是不是讓我們去參加會議?我們邦交國斷掉是不是可以撿回來?還沒有看到發生。」

寇謐將認為川普總統已經回到「一個中國」的政策,跟從前的行政當局區別不大。

在新館落成典禮上,美國在台協會AIT主席莫健(James F. Moriarty)重申了這個政策。談到美國是否按照駐外使領館的標準配備海軍陸戰隊維安的時候,他說,「美國官員的一貫做法是不對任何美軍的作業來進行任何評論,但我在此可以表示的是,美國將持續遵循我們的一中政策,也就是以美中三個聯合公報和台灣關係法為基礎的一中政策。我們認為這個一中政策長期以來為台海的和平與穩定作出很大的貢獻。 」

林中斌:川普需要中國合作

川普總統的任期還有兩年多。儘管波折不斷,但從他目前在美國國內逐漸上升的支持率看,即使民主黨戰略家中也有人認為川普有連任成功的機會。

林中斌認為川普最重要的競選和執政目標是「美國優先」。這個大前提下,他需要中國的合作。林中斌說,「所以如果沒有中國同意,沒有中國配合,他不可能對台灣作出戲劇化的動作。」

王定宇也認為川普如果在美台關係上作出重大政策調整將引起比較大的反彈。他表示台灣方面將密切觀察,「有沒有擔憂?會。 因為川普畢竟還是一個非典型的政治人物,他的決策跟說話的風格常常是推特先出來才看到新聞稿,所以我們不希望在推特上看到意外狀況。好消息我們很高興,那萬一是壞消息呢?所以我們當然透過國會的朋友,透過我們的lobby(遊說),以合法的方式穩固地去掌握所有的信息。也希望清晰地讓美國總統知道,台灣在亞洲地區跟美國的利益與價值。」

川普真對台灣好?「還有待觀察」

從大面上看,美台關係取得的實質性重大進展並不算太多,但長期以來,雙邊關係更看重細節。以軍事交流為例,目前美台在武器銷售、軍艦停靠、聯合軍演等議題上都有新的討論。王定宇介紹,台灣空軍跟日本和美國空軍開通了部分空域的空中識別碼,這種盟軍之間才有的互信關係建立在區域的和平穩定、民主價值和經濟繁榮上。

林中斌則希望對美台關係實質性的進展作進一步觀察。他說,「的確,美國國會有很多友台的動作,有很多友台的決議。白宮也好想說,也可能會做,對台軍售的改變主要是逐項檢討,不是一個package。至於實際上是不是賣了我們要的東西,還沒看到哦。因為我們以前一直抱怨,我們要買的你不給我,而且賣得這麼貴。現在有沒有實質上的改變呢,還有待觀察。至於說美國軍艦有沒有真的停靠台灣港口,還沒有發生。」

寇謐將相信美國有權力讓軍艦訪問盟國港口,包括台灣,但北京如何反應卻需要觀察。如果中國接受這種程序化、常態化的運作,那麼當然應該繼續。如果中國的反應是懲罰台灣,或許美國、台灣就不值得這麼做。他建議美台雙方應該試水,至少試一次,看看中國怎麼反應。

中美競逐下的台灣

台灣的對外關係從來也無法擺脫中國的影響乃至控制。只要談及台灣,中國政府表達態度時的遣詞造句相當一致,聽起來的效果跟复讀機差不多,常年如此。美國、中國和台灣三方關係的格局中,「籌碼」這個詞經常出現,如何做到身處大國之間還能夠保持尊嚴、維護權益是人們關注台灣國際生存與發展空間的焦點。

台灣前副總統呂秀蓮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看北京、華府的關係了。當北京跟華府的關係緊張的時候,台灣的籌碼就升上來。北京跟華府的關係如果水乳交融,那麼就把台灣放棄在一邊,那就是我們比較擔心的。台灣處在中國跟美國兩強之間,我們必須認真智慧地思考我們自己的抉擇。有一句諺語說,兩隻大像打架的時候,草地一定遭殃。那麼草地上的動物呢?台灣應該要走出我們的第三條路。」

王定宇認為台灣的戰略地位決定了它將是美國持續​​而且可靠的盟友,因為目前亞洲四個熱點即朝鮮半島、東海、台灣海峽和南中國海中,台灣與其中的三個有直接關聯,顯然處於重要的樞紐位置。林中斌研究歷史後發現,過去有太多小國都是在大國之間存活,比如克羅地亞城市杜布羅夫尼克400年屹立不倒靠的正是外交與商業,延續時間甚至超過漢朝和唐朝。台灣應該學習小國的生存之道。

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台灣的資金、技術、人才起到過關鍵性的促進作用。隨著中國經濟持續40年的快速增長,台灣的領先地位跟過去相比已經無法同日而語,但是這個地方仍然有自己的優勢和魅力。

台灣的強項

林中斌認為台灣的強項在於社會和文化。他說,「我遇到好多太子黨跟土豪,他們喜歡台北,沒事就來這裡住。我問他們為什麼,有一個人甚至跟我說,這還是個博士,還是個太子黨,他說從宋朝以後,只有台灣保留了溫良恭儉讓。我問真的嗎?他們很喜歡這裡,生活的方式,交通便利,人又很善良,空氣好。我們發揮我們的強項,變成一個催化劑,正面催化中國大陸社會,改善他們的人民,這是對大家都好的發展。」

美台關係處於持續的發展中。有報導說,美國國務院已經要求向AIT台北辦事處派出海軍陸戰隊負責守衛,跟其他駐外使領館同等待遇。7月初兩艘美國驅逐艦由南向北穿過台灣海峽,這是自2007年以來的第一次。美軍8月在所羅門群島的演習也可能邀請台軍參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