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宋子文為史迪威事件鬧翻:《重探抗戰史3》選摘(2)

2022-12-06 05:10

? 人氣

如此婉轉動情的文字,終於打動了蔣介石,蔣在「親屬與內子之懇切要求,並為慰岳父母之靈」的考量下,同時「為其西安共同患難之關係,准予相見,以示寬容。」1943年耶誕夜,蔣介石在孔祥熙宅與宋子文見面,並允許宋參加1944年的新年團拜。宋子文這才得以露面,恢復公務活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蔣介石在「去史」這件事為何一百八十度改變,推翻自己的決定呢?首先,宋美齡和宋靄齡介入,為史迪威緩頰。根據史迪威自述,從10月13日至18日間,宋氏姊妹和他談話10次,勸他放下身段,向委員長道歉,並保證不再犯,委員長才有可能原諒他。史迪威照辦了,蔣介石也立刻放軟態度,原諒他,並願再給他一次機會。此外,方德萬(Hans van de Ven)推測,比起史迪威,蔣介石更不願把軍隊交給英國將領;如留下史迪威,至少維持美國在盟軍東南亞司令部的影響力不變。還有一種可能,宋子文這幾年主導對美外交,雖然成績斐然,但宋也因此增強了他的勢力和影響力,蔣或許也想趁機削弱宋子文的力量。

不論如何,宋子文在美國的這段光輝經歷,顯示出他把「特使外交」發揮得淋漓盡致,以他的機智與努力,巧妙地為中國遊說,爭取中國的權益及尊嚴。當時駐英大使顧維鈞曾點出宋的竅門:宋了解美國,策略運用正確,才得以提高中美互相理解以獲取美方同情和支持。顧維鈞指出,中美兩國的利益並沒有根本性的差異,大部分摩擦是出於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理念的不同。而宋子文懂得這一點,鍥而不捨地致力消除這樣的誤解,因此而獲得顯著的成績。羅斯福顧問霍普金斯曾對羅斯福表示:「有宋子文在的地方,就有希望在。」

美國著名作家芭芭拉.塔克曼(Barbara W. Tuchman)指出:「宋子文是當時最不受困擾、最不屈不撓的說客。他利用各種可能的管道,包括詹姆斯.羅斯福(James Roosevelt)、麥克雷(Archibald MacLeish)及其他無數受其強力說服力所打動的人,上至總統本人——這些人幫助他把他的呈函用盡各種方式、在各種情況下送到總統的眼前。」

附帶一提,宋子文在1943年秋返回重慶後,中美關係開始惡化。1945年8月羅斯福過世,宋子文頗為震驚與憂慮,他向顧維鈞表示,未來中國代表團在美國的工作必將更加艱難,他花了將近4年的時間培養出和羅斯福及華府政要的關係,如今突然要面對一個新總統,中國可能得重頭來過。不幸的是,後來的發展正如宋子文所料,中國未能和杜魯門政府建立起同樣的友誼及信任,華盛頓和重慶之間的誤解和緊張逐漸加重,最後嚴重損害了中美關係

*作者肖如平(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所長),林孝庭(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東亞館藏部主任),鹿錫俊(日本大東文化大學國際關係學部教授),陳立文(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系教授、圖書館館長),本文選自《重探抗戰史(三):抗戰與中國之命運》(郭岱君編,聯經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