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合併多重器官衰竭」中國央視證實:江澤民在上海病逝,享年96歲

2022-11-30 19:25

? 人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紐約時報》指出,江澤民在外國政治人物眼中的形象可謂「風趣健談」,在歷來不苟言笑的中國領導人中算是一個異數,因為他是一個「會引用林肯名言、承認喜愛好萊塢電影、會即興唱起貓王歌曲的共產黨人」。BBC也說,江澤民樂於展現自己的音樂造詣以及語言天份,曾在訪美時當眾唱起京劇,他也曾與美國知名記者華萊士(Mike Wallace)在專訪中談笑風生,這段經歷在他斥責香港記者只知道「炒個大新聞」時也被拿出來比較,說「華萊士比你們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你們(香港新聞界)有一個好,全世界跑到什麼地方,你們比其他的西方記者跑得還快,但是問來問去的問題呀,都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太簡單、太幼稚)」。

1998年,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莫札特在奧地利的出生地時彈起了莫札特的曲子。(美聯社)
1998年,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莫札特在奧地利的出生地時彈起了莫札特的曲子。(美聯社)

江澤民因為老年面相與厚重眼鏡被戲稱為「蛤蟆精」或「江蛤蟆」,尤其他當眾怒斥香港記者的影片,被網友認為是欠缺領袖風度的明證,網路上甚至出現「膜(拜)蛤(蟆)文化」的迷因。不過現居美國的經濟社會學者何清漣指出,「膜蛤文化」後來成了中國人的黑色幽默,用以緬懷江澤民時代的笑料與相對寬鬆的言論環境,年輕人甚至認為「一個喜怒均形於色的總書記才有血有肉有活力,與面容刻板不苟言笑的胡錦濤相比,顯得有煙火氣;與刻意追求『偉大、光榮、正確』的習近平相比,要可愛且有親切感」。「蛤蟆」變成了年輕世代口中的「我蛤」,他們甚至以「蛤絲」或「膜法師」自稱。

1997年5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與法國總統席哈克。(美聯社)
江澤民(美聯社)

《紐約時報》則說,江澤民在擔任中共總書記的13年中,除了擊敗一個又一個的政敵,有效領導鄧小平開啟的資本主義轉型更是的標誌性成就,中國可說是在他的任內成為一個製造大國、並且跳進全球化的洪流。即便他在胡錦濤當政後雖然拖了兩年,最後還是讓出了軍委主席的位置,不過江也保留了極大的政治影響力。「江派」或「上海幫」(江澤民曾任上海市委書記)的黨內勢力,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舉足輕重—直到「習派」人馬在二十大全面掌握權力為止。1991至1995年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的芮效儉(Stapleton Roy)表示,江澤民「很清楚如何在中國的政治叢林中穿行,他絕不是簡單人物」。

1998年6月,美國總統柯林頓訪問中國,在江澤民的陪同下檢閱儀仗隊。(美聯社)
1998年6月,美國總統柯林頓訪問中國,在江澤民的陪同下檢閱儀仗隊。(美聯社)

值得一提的是,習近平被認為是江澤民隔代指定的領導人,因此江的意見被認為在黨內具有極大份量。江澤民2013年會晤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Alfred Kissinger)時,則表示習近平是一個「強勢領導人」。不過與習近平與美國展開「新冷戰」相比,《紐時》說江澤民似乎認為「中國若與美國為敵,將無法保持長久繁榮」,並將江澤民稱為「一個實用主義者」。因此即便「六四」為美中關係「留下了一道長長的陰影」,但江「始終優先考慮與美國的關係」。亞洲協會中國中心的克里斯多夫・強生(Christopher Johnson)說:「江澤民知道怎樣根據需要,隨時打開或關上反美的開關。」

1997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與俄羅斯總統葉爾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相擁。(美聯社)
1997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與俄羅斯總統葉爾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相擁。(美聯社)

對於天安門事件與鎮壓法輪功等斑斑劣跡,史丹佛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吳國光對《美國之聲》表示,江澤民是一個「共產黨政權的維持者」、「作為一個大腐敗者,作為一個鎮壓者。他對中國民眾的要求,一邊進行愚弄,一邊進行鎮壓。」中國民運人士魏京生則形容江澤民是「共產黨的救命恩人」,因為在經濟方面他使中國擺脫了六四以後受制裁的狀況,又是49年中共建政以來第一個和平交出最高權力的人,「但是對於老百姓來說,對於民主來說,他還是一個標準的共產黨。」

雖然新華社所發的訃聞稱讚江澤民「堅定支持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但吳國光指出:「在江澤民的時期,我們看到中共的政權、中共的官員腐敗是非常嚴重」、「我想也是因為他要收買共產黨的精英」。他認為江澤民通過經濟改革開放穩住了中共政權,改革開放也使政治精英可以通過他們所掌握的權力發財,結果使他們強烈認同這個政權。「在江的時期,由官員的,個別官員的腐敗發展成大面積的高層的、中層的,乃至底層的官員家族的腐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