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岱君專文:蔣介石贏了抗戰輸了江山─國共勢力消長的關鍵

2022-12-03 05:50

? 人氣

此外,國民政府的根基原在中國東南各省,得到在地菁英士紳的支持。抗戰初起,這批菁英士紳隨著國府撤到大後方,等到戰後復員回到故鄉,發現戰亂侵洗以及中共土改,一切都變了;滄海桑田,原有的經濟基礎沒了,原來的社會結構垮了,國府又無力幫助他們,失望無助之餘,他們很快地從國民黨的支柱轉為中共的支持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國民政府在勝利後迅速由盛轉衰,短短幾年就在內戰中失敗,蔣介石未料到自己會失掉政權,毛澤東也沒想到真能打敗國民黨。然而,以上分析顯示,國民黨失敗的因子早在抗戰期間就埋下了。1945年日本投降時,舉國歡騰,殊不知中國的社會結構已然崩壞,民心已向共產黨傾斜,再加上其他原因,例如:蔣介石誤判情勢及內戰中戰略、戰術上的失誤、美國臨時抽腿走人、蘇聯或明或暗扶植中共等等,蔣介石無力回天,只得悵然敗走台灣。

戰爭對中國社會及中華民族的深層影響

抗日戰爭對社會層面的影響更是深遠;抗戰顛覆了傳統中國的政府、社會與人民間的關係。數千年來,天高皇帝遠,中央政府的決策很少直接影響到下層人民;但抗戰幾乎把中國社會結構翻了個面,數千萬人流離遷徙,數億人的生活常態被破壞,深刻改變了個人與社會、人民與政府間的關聯。戰爭拉近了人民與政府的關係,人民也期待政府的保護和照顧,中國社會再也回不去那種「帝力於我何有哉」的時代。

除了政府與人民關係更加緊密外,抗戰也造就了「中華民族」。日本侵華促成了中國民族主義崛起,鬆散的中國首次團結起來,共禦外侮。此外,中央政府西遷重慶,打破數千年來中國政經文化重心在華北、華東的狀況,西南的川、滇、黔首次踏上舞台中央,成為教育文化、政經軍事中心,同時帶動了西部及邊疆的開發建設。

此外,經過抗戰,才有真正的統一中國政府。戰前,蔣介石的南京政府號稱「中央」,但實際掌控的僅有長江中下游的6個半省;雖然當時各地方部隊都隸屬「國民革命軍」編制,通稱「國軍」,其實並沒有一個國家化的部隊。是8年瀝血抗戰,才逐漸孕育出統一中國政府的概念。弔詭的是,蔣介石領導國民黨及政府抗日,付出巨大心力與犧牲,卻無意間為中共鋪平了在1949年取得整個中國的路,國民黨及政府在內戰中輸個精光,最後收穫成果的是中國共產黨。

日本侵華帶給中國人民巨大深刻的傷害,數千萬生命損傷,數不清的家破人亡、骨肉分離,南京大屠殺、慰安婦、命喪異域的遠征軍……這些創傷與記憶至今猶存。遺憾的是,抗戰勝利未帶來和平,短短一年內,國共內戰,兵戎再起,江山不久易主。韓戰接著爆發,亞洲及歐美也被扯進冷戰的對峙,鮮有寧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