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鄭州富士康抗爭與白紙革命:政治風險正在考驗中國經濟

2022-11-30 09:56

? 人氣

2022年11月29日,聲援中國「白紙革命」的馬來西亞學生在吉隆坡街頭高舉「Free China」標語。(美聯社)

2022年11月29日,聲援中國「白紙革命」的馬來西亞學生在吉隆坡街頭高舉「Free China」標語。(美聯社)

不久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再次確立他位於中國政治權力巔峰的地位,如今,他正面臨可能是其任期內最大的考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一考驗的結果可能會重塑外國跨國公司在中國的運營方式、全球製造業投資的流動,以及中國與發達民主國家的關係。更重要的是,引發這一考驗的幾個基本因素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太可能消退。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幾十年來,在華經營的外國公司受益於中國龐大的勞動力,基本上迴避了政治問題。渴求投資的地方政府往往會預先化解可能使商業複雜化的政治問題,尤其是獨立的勞工維權活動、對土地徵用的抵抗或其他形式的有組織的抗議。這是長期以來中國有別於印度等其他潛在製造業競爭對手的一個關鍵因素。跨國製造商對政治風險的擔憂主要是關於地緣政治,而不是中國本身的狀況。

但本月爆發的針對勞動條件和防疫政策的抗議活動,對上述安排背後的兩個關鍵假設構成了嚴重挑戰:一個是企業在中國投資時,可以指望基本層面的政治穩定,另一個是由於擔心遭到政府報復,工人不會大肆開展維權活動。

在中國,小規模的地方抗議活動並不罕見,尤其是針對工作場所或經濟問題的抗議。但今年11月在蘋果(Apple)供應商富士康(Foxconn)鄭州工廠爆發的針對未支付獎金和嚴格封控措施的暴力抗議活動,因其規模、激烈程度以及發生在一家大型跨國工廠而受到關注。工人們顯然也取得了勝利,他們得到了契約將被履行的保證,並可以選擇辭職並獲得人民幣1萬元(約合1,400美元)。

2022年11月29日,聲援中國「白紙革命」的馬來西亞學生在吉隆坡街頭高舉「烏魯木齊」標語。(美聯社)
2022年11月29日,聲援中國「白紙革命」的馬來西亞學生在吉隆坡街頭高舉「烏魯木齊」標語。(美聯社)

目前至少四個中國大城市的街頭和校園正在迅速湧現各自為戰的抗議活動,一些抗議者甚至直接要求習近平下台。這些抗議活動的起因是封控中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發生火災,造成10人死亡,引發了人們的不滿。

在這些抗議活動中,人們的不滿都與中國嚴格的疫情防控政策有關。到目前為止,這些政策成功避免了人員大量死亡,但常常顯得武斷無情。

抗議活動的發生還有更深層次的社會轉變背景,這些轉變使缺乏特殊技能的工廠工人獲得更多優勢,而使中國已經處境艱難的受過教育的年輕人雪上加霜。中國16至24歲年齡段人口的失業率為18%,一方面,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新冠防疫限制措施所致,另一方面,這也與中國政府的政策不無關係,這些政策打擊了科技等昔日迅猛增長、曾吸納大量年輕而受過教育的從業者的行業。與此同時,從中國農村遷移到城市找工作的農民工正在迅速老齡化,人數看起來接近見頂,而中國經濟近年來更加依賴製造業和出口。農民工是中國製造業帝國的骨幹。

這種新的人口結構似乎將以幾十年所未有的方式對製造商和政府構成挑戰。這一基本現實使中國政府不得不面對一系列極不如人意的政策選擇,所有這些選擇似乎都可能進一步削弱跨國公司對中國作為一個不可或缺的製造業中心的信心,而且信心的動搖已經發生。

2022年11月,北京市民正在接受新冠篩檢。(美聯社)
2022年11月,北京市民正在接受新冠篩檢。(美聯社)

如果政府以雷霆手段壓制抗議者,進一步加強已經頗為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這將給西方跨國公司帶來更多的政治壓力,而更嚴格的封控措施也將對工廠生產造成更多的干擾。

不過,如果中國政府屈服於公眾的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放鬆防疫措施,結果很可能造成大量人員死亡,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動蕩。抗議成功也可能使學生和勞工活動人士更大膽地要求進行更多的改變。

中國正面臨迄今為止國內最大的一波新冠疫情,根據官方數據,全國每日新增病例約為40,000例,相比之下10月下旬時只有約1,000例。與此同時,截至2022年中期,中國大約3,600萬80歲以上的人口中,只有約40%的人接種了三針疫苗。

根據香港2022年初的一波災難性的疫情推斷,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估計,如果中國的Omicron疫情失控,僅80歲以上的人口就可能死亡約150萬人。香港老年人的疫苗接種也同樣舉步維艱。

無論怎樣,有一點似乎很明顯,那就是中國正處於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未來情況如何仍很難說。不過,最近的事態發展可能會進一步加快製造商脫離中國、尋求多元化的計劃,即使這個對未來關係重大的11月代表著中國開始不再致力於動態清零。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