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移工留才久用方案」條件再放寬,年輕人就業將受到挑戰?

2022-12-03 05:30

? 人氣

台移工雖將近70萬人,大多從事基層且勞力密集的工作,勞動市場上的供給依然有失衡現象。(林旻萱攝)

台移工雖將近70萬人,大多從事基層且勞力密集的工作,勞動市場上的供給依然有失衡現象。(林旻萱攝)

我國就業人口開始轉變,不喜歡從事辛苦、危險、骯髒的工作,還有家庭照顧的工作,政府於考量基層勞動力短缺的情況下,在1989年10月開始開放引進移工到產業及家庭中工作。截至目前為止在台移工雖將近70萬人,大多從事基層且勞力密集的工作。但見勞動市場上的供給依然有失衡現象,例如營造建築業急缺勞力工,以致工期常延後。依行政院主計總處110年8月底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統計結果,製造業職缺人數達9萬517人,營造業職缺人數達2萬5,758人。再依據國內仲介統計發現,中階技術人力缺工也逐年擴大,110年缺工達13.1萬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再者,許多國家爭搶外國技術人力,大都放寬永久居留條件,例如加拿大、日本及新加坡,其中日本對於擁有特定技能2號者,只要通過熟練的技能測驗,即可永久居留(勞動部,2022)。另我國法律限制移工工作達一定年限就得離台,例如工作6年以上人數逐年遞減,占移工33.7%,9年以上更驟降至11.7%,企業人力需再重新訓練,其成本也相對提高。

今年(2022)行政院通過勞動部研擬的「移工留才久用方案」,開放符合申請資格的移工、僑生等留在台灣工作,希望解決中階技術人力短缺的問題。但是該方案是否可以追溯適用?例如在臺工作期間累計達11年6個月以上之外國人無法由雇主引進轉任中階技術人力,案經政府修法,目前所有業別包括產業與社福移工,其在臺工作年限已累積達11年6個月以上者,視同已滿12年,並追朔至111年4月30日生效。

該方案雖然協助企業留下中階人才,但是同時也讓各界擔心,此一法令是否會排擠國內年輕人就業機會,尤其以服務業類型的工作最可能受到影響。目前我國從事服務業比率近60%,超過70% 的畢業生第一份工作即是服務業,若以家庭看護類型的移工來說,很可能會轉至服務業工作,進而影響國內年輕人就業。

勞動部今年(2022)4月推出「中階人力方案」,家庭看護工也在開放申請之列,未來具照護專長,且通過基礎中文檢定的看護工,將有機會申請永久居留。(勞動部提供)
勞動部今年(2022)4月推出「中階人力方案」,家庭看護工也在開放申請之列,未來具照護專長,且通過基礎中文檢定的看護工,將有機會申請永久居留。(勞動部提供)

「移工留才久用方案」是讓外籍移工可申請永久居留,但在實務上仍有許多窒礙難行的地方,包括申請門檻的設定也使得符合資格並申請成功者不到500人。例如申請條件之一是在台工作滿6年以上或屆滿年限的移工,且符合技術及薪資等相關門檻,雇主方能為移工申請並取得中階技術人力的資格,取得資格後將無工作年限限制,且從事中階技術工作滿5年,得依移民法規定申請永久居留。目前開放的產業類別為:製造業、營造業、農業(限外展、農糧)、漁業、機構及家庭看護工等。除了基本門檻、薪資條件及產業別的限制之外,產業類個別雇主申請中階人力的名額,不超過移工核配比率25%,且移工、中階人力及專業外國人合計不超過總員工50%。

各項繁複的規定或許也反映政府對於排擠國內就業市場的擔憂,要在留才及國內就業環境中取得平衡必須更加謹慎及更多配套措施。臺灣勞力缺口的確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降低申請門檻及提高誘因將會是未來政府招攬人才的方向,但是「移工變移民」是否會排擠國內就業機會,或許都還有待觀察,且若移工申請成功後可以自由地轉換工作,雇主為移工申請留用的意願可能因此受到影響。「移工留才久用方案」實務上是否難以被落實,都有待後續持續觀察及檢驗,除了對於國內就業情況的影響之外,也必須正視是否讓原本就很缺工的家庭看護類的工作更為窘迫?因為台灣長照體系也是仰賴移工,但從2020年初的26萬人也呈現逐月下跌狀況。

總之,當國內人力荒必須補足時,往往也會面對國外人力資源環境的競爭,尤其在亞洲,南韓和新加坡等國家也競相爭奪人才,無論如何,這次同步放寬取得永久居留者的「類國民待遇」,包括社會保險的平等對待,對吸引外籍人士留台工作也提供更多誘因,但是國內年輕人的勞動環境也必須同時兼顧,俾便再創勞資共享經濟之雙贏夥伴關係。

*作者曾經歷市級官員,目前在大學擔任法律教育工作兼行政及司法調解與市級性別專家學者。協助企業或商會或總工會法案事務,特喜歡鑽研或深化各行業管理及立法事務。除勞動、性騷擾、職業災害、勞保、家事議題外,包括國際海洋法、行政管理及戶籍法規,並善於調解紛爭,主要著作是勞工行政與立法、勞工行政與法規、勞資關係,法律與生活等。特別戮力推動法治教育普化-從城市到鄉下,並以培訓複合型專業人才為使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