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看九合一選舉》四個要點:藍勝綠敗、抗中保台、修憲複決、鋪墊大選

2022-11-29 08:10

? 人氣

最終結果雖然是綠敗藍勝,但不意味著「抗中保台」不再是主流民意。丘琦欣分析,國民黨在地方上根深蒂固,因此即使國民黨在選舉中表現良好,也不應該被解釋為是由於中國因素,或者是台灣人現在開始偏愛中國的指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

3)18歲,可以當兵,但依然不能投票

與這次選舉一同舉行的是18歲公民權的修憲「複決」,如果投票通過,台灣投票選總統或立法委員等門檻將從20歲降到18歲。

之所以要修憲「複決」,因為台灣法律關於成年人的定義並不一致——《刑法》規定滿18歲者應負「完全行為責任」;《憲法》規定20歲才有公民權;《民法》訂明20歲才是有「完全行為能力」的成年人。

推動此複決案的「台灣青年民主協會」說,現在台灣滿18歲的公民需要承擔賦稅、繳納健保費,但僅能參加公投這一類的公民投票,犯罪也要負擔完全的刑事責任,男性需要強制服兵役,但卻不能透過選票投出理想的市長,總統或民意代表。他們認為責任與權利應該平等,而非僅要求滿18歲公民履行公民義務,而沒有給予權力。

目前,全球76個完全或部分民主政體,僅剩台灣及另3個政體沒有將投票年齡調降到18歲。據此,台灣立法院在2022年3月25日,各大黨主難得有所共識,當日出席的立委,全部都對這一投票議程投下同意票。

此案若要過關,根據台灣法律規定,需要將近962萬張同意票,不過最終同意票數僅約512萬票。雖然此案幾乎是各黨各派罕見一致支持,但選民投下451萬1916票反對。發起者稱要用下個四年繼續推動。

許多分析認為,年輕人關心的就業或性別議題,也勢必影響台灣未來政治走向。而一旦修憲的公民複決通過,台灣將新增約41萬名青年選民,似乎意味著選民當中的「天然獨」世代比例增加。

台大政治學系名譽教授趙永茂對BBC中文分析指,整體而言這對綠營更有利,但是也不能忽略年輕人對民進黨日漸不滿的現象。 「年輕人比較不像老一代有政黨慣性,他們的票是流動的。 台灣已經有反對社會的形成,意思是做不好你就下台,我投給你不是因為支持你,而是因為反對另外一個,這是民主發展的一種進步,台灣也慢慢發展到了這個階段。」

4)2024年潛在總統候選人浮現?

距離下屆總統大選(預計2024年1月)僅一年多,本次九合一選舉中是否會浮現出各黨派的候選人?

其中台北市市長選舉成為最受矚目的焦點。就台灣政治而言,台北市長選舉一直被視為總統大選的前哨戰,台北市長往往會成為下一屆總統的有力競爭者,事關台灣政黨版圖及氣勢消長。

蔣萬安勝選台北市長被外界解析為——國民黨的「蔣家」在台灣民主化後重掌台灣政權的第一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