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月庵專文:最古老也最溫暖—「清風似友」2022台北古書拍賣(秋拍)

2022-11-26 05:50

? 人氣

這一漢字拉丁化運動,在1900~1930年形成思想高峰——中國不如外國就是因為漢字太難學,改成拉丁字有助提昇全民教育——陳獨秀、蔡元培、魯迅……都持正面意見,1935年底,陶行知在上海發起成立了「中國新文字研究會」。研究會通過了由蔡元培、孫科、魯迅、陶行知、陳望道等688位人士聯名簽署的《我們對於推行新文字的意見》,表示中國大眾所需要的新文字是拼音的新文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共建國之後,這一思潮持續不斷,直接促成1950年代簡體字的誕生,直到1985年,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方始定調終結「漢字拉丁化」的階段性任務。

明白了這段背景,大約也能知道胡風所言「介紹給中國的工友們閱讀」的意義,當時這一「拉丁化新文字本」正是被作為掃除文盲的實驗工具在使用,意義深遠。

這一版本自是喊見稀有,堪稱《送報伕》各種版本之最。

六、香祖筆記十三卷

作者:(清)王士禛

出版時間:康熙刻本,雍正印本。

裝幀:線裝4冊

尺寸:16.5×26cm

中國當代藏書大家黃裳先生在《清代版刻一隅》曾指出:

清代初期的刻書,自然還保存著晚明的遺緒。但沒多久,就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面目、風格,中間經過社會的變革,經濟的興盛與衰退,反應在雕版物上,痕跡也是異常清晰的。

香祖筆記十三卷。(作者提供)
香祖筆記十三卷。(作者提供)

這一面目、風格的形成,黃裳先生雖未明說,但以他在此書中所選書籍,康熙朝份量最多(68本,遠勝排名第二的乾隆47本)推測,康熙一代當居關鍵地位。事實上,今時流傳的康熙刻本,細細鑑別,多能見出一種樸實不尚花哨,一刀一筆皆用心到位,遂形成某種「盛世氣象」吧。

清初詩文泰斗漁洋山人王士禛(1634~1711)繼《居易錄》、《池北偶談》、《皇華紀聞》諸書之後的又一部重要筆記著作,內容廣泛,「或辨駁議論得失,或闡發名物源流,或直言時事,或旁及怪異」,充分展現王氏廣採博聞、嚴謹不苟的治學態度。

聚此書卷首作者名稱已避諱,「禎」字缺筆,判斷此本當為康熙初版,雍正印本,其字樣清雅秀麗,品相完好,堪稱清刻代表之一,曾著錄於《中國古籍善本總目》985頁。

七、洗冤錄三種

宋慈(1186~1249)《洗冤集錄》是全世界第一部有系統的司法驗屍書,成書於宋淳祐年間,歷朝歷代研究、增補、考證、仿效之作層出不窮。清代嘉慶年間,王又槐蒐集驗案,附在《洗冤集錄》之後,名為《洗冤錄集證》。其後,李觀瀾、瞿大夫、阮其新等多次進行增刪修訂,並彙輯各種同類著作,稱為《補注洗冤錄集證》,是即此書。

洗冤錄三種。(作者提供)
洗冤錄三種。(作者提供)

全書四卷,後附《刊檢骨圖格》一卷,《作吏要言》一卷。王又槐結合實際工作著述《辦案要略》共十五章,分別為敍、論命案、論犯奸及因奸致命案、論強竊盜案、論搶奪、論雜案、論批呈詞、論詳案、敍供、作看、論作稟、論駁案(附上控案)、論詳報、論枷杖加減、論六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