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文學大師《錫鼓》作者葛拉斯與世長辭

2015-04-14 01:17

? 人氣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最重要作家、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葛拉斯(Günter Wilhelm Grass),13日在北部城市呂貝克(Lübeck)一家醫院病逝,享壽87歲。葛拉斯的影響力與爭議性不相上下,他一方面督促同胞要秉持道德良知面對納粹歷史罪孽,一方面自己也長期隱瞞著不可告人的往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格拉斯(Gunter Wilhelm Grass)
 

葛拉斯的祕書歐索林(Hilke Ohsoling)表示,老先生上個月28日曾到漢堡(Hamburg)參加作品改編舞台劇的首演,幾天前才因感染住院,沒想到這麼快就撒手人寰,大家都很訝異,所幸他臨終時有家人在旁陪伴,葛拉斯結過兩次婚,育有8名子女。

葛拉斯生於今日波蘭的格但斯克(Gdańsk),這座波羅的海港市舊名「但澤」(Danzig),二戰前被德國併吞。葛拉斯父親是信奉新教的德國人,母親是信奉天主教的波蘭人。葛拉斯回憶自己成長的過程,形容家中的天主教氣氛令他感到窒息。

16歲那年,葛拉斯被納粹德軍徵召入伍,原本想加入海軍,並自願到潛艦上服役,但是被海軍拒絕,只好轉往裝甲部隊(Panzer)。葛拉斯經歷了慘烈的戰事,但聲稱自己「未發一槍一彈」,也沒有犯下任何戰爭罪行。上戰場6個月之後,他在1945年5月身受重傷,被美軍俘虜。

格拉斯(Gunter Wilhelm Grass)

戰後的葛拉斯醉心於雕刻、繪畫與文學,1959年出版第一部小說《錫鼓》(Die Blechtrommel,又譯《鐵皮鼓》),立刻洛陽紙貴,批評家譽為「讓德國文學重獲新生」。接下來的《貓與老鼠》(Katz und Maus)、《狗年》(Hundejahre)也頗獲好評,3部作品描寫家鄉但澤的納粹勢力如何興起,後世稱之為「但澤三部曲」(Danziger Trilogie)。小說之外,葛拉斯也是詩人、劇作家、散文家和雕刻家。

《錫鼓》在1979年被改編為同名電影,由沃克雪朗道夫(Volker Schlöndorff)執導,拿下坎城影展(Festival de Cannes)的金棕櫚獎(Palme d'Or)與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錫鼓》一鳴驚人,但也讓葛拉斯後來的作品難以超越。

土耳其諾貝爾文學獎(2006)得主帕慕克如是說:「葛拉斯從拉伯雷(François Rabelais)與塞利納(Louis-Ferdinand Céline)獲益良多,影響了『魔幻寫實主義』(magic realism)與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他教導我們,無論是多麼殘酷、粗糙、政治意味濃厚的故事,都應該奠基於作者的創意。」

格拉斯(Gunter Wilhelm Grass)
葛拉斯1999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

納粹在葛拉斯的生命與作品中如影隨形,他也一直透過精彩的作品,迫使德國人面對自家慘痛醜陋的歷史。1999年瑞典學院(Svenska Akademien)將諾貝爾文學獎桂冠頒贈給他時,盛讚他「以嬉戲的黑色幽默,描摹歷史被遺忘的面貌。」

德國總統高克(Joachim Gauck)說:「葛拉斯的長篇小說、短篇小說與詩歌,反映了幾個世代的希望與錯誤、恐懼和渴望……有如德國的一面明鏡。」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說:「葛拉斯以他的藝術、社會與政治行動,陪伴、形塑了戰後的德國。」文化部長葛路特(Monika Grütters)更推崇他的成就和偉大的歌德(Johann Wolfgang Goethe)等量齊觀。

格拉斯(Gunter Wilhelm Grass)

葛拉斯身材壯碩,蓄著海象般的八字鬍,總是抽著菸斗,形象鮮明。由於他對鍥而不捨地挖掘、呈現、闡述納粹暴政的歷史,因此被許多人視為道德良知的化身。

然而在2006年,二戰落幕60年之後,葛拉斯終於承認自己也有一段不堪的往事:17歲那年,他加入希特勒(Adolf Hitler)的「武裝親衛隊」(Waffen SS),這支部隊惡名昭彰,曾經犯下許多慘無人道的戰爭罪行,後來紐倫堡大審(Nuremberg trials)認定它為「犯罪組織」。

葛拉斯的坦承震驚了德國與歐洲文化界,許多人指責他嚴以待人、寬以律己的偽善,他也為此致歉。在2006年出版的自傳《剝洋蔥》(Beim Häuten der Zwiebel)之中,他寫道:「我在年輕時視為榮耀的事,在戰後卻只能絕口不提,因為我的羞恥感越來越深。」

2012年,他發表一首散文詩〈必須說的話〉(Was gesagt werden muss),形容以色列是中東地區和平的最大威脅,結果被以色列政府列為「不受歡迎人物」(persona non grata),德國許多媒體也指責他反猶太(anti-Semitism),讓他相當受傷。

葛拉斯一生關注政治與社會議題,反戰、反核武、批判種族主義,支持左派的社會民主黨(SPD),曾經擔任布蘭德(Willy Brandt)總理的撰稿人。對於1990年的東西德統一,他批評當局操之過急,擔心大一統的德國又會成為歐洲的邪惡勢力。

1969年他接受訪問時,形容自己是一個人道主義者,但是對任何意識型態都會過敏,而且嚴重到「會想要攻擊任何抱持絕對目標的信仰」。

英國作家魯西迪(Salman Rushdie)1989年因為小說《魔鬼詩篇》(The Satanic Verses)遭伊朗什葉派政權追殺時,葛拉斯全力聲援。2005年丹麥《日德蘭郵報》(Jyllands-Posten)刊登醜化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葛拉斯再度發聲捍衛言論自由。

魯西迪得知葛拉斯的死訊之後,在推特(Twitter)上發文悼念:「非常悲傷。他是一位真正的巨人,啟迪了我,也是我的朋友。小奧斯卡(Oskar),請為他擊鼓。」奧斯卡就是《錫鼓》中那個不停擊鼓的小男孩。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