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競爭的年代,美國對印太地區應採行何種戰略?頂尖智庫、重磅報告提出3項建議

2022-11-18 10:00

? 人氣

面對這樣的局勢,布魯金斯研究院5位學者卜睿哲(Richard C. Bush)、馬丹(Tanvi Madan)、索利斯(Mireya Solís)、周思哲(Jonathan Stromseth)與安德魯・楊Andrew Yeo)為華府畫策,提出3項印太地區外交戰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深化盟邦關係、夥伴關係與結盟關係

美國必須深化其安全盟邦關係,維持地區的開放與穩定,如此將有助於美國的國力投射與前進部署;增進四方安全對話(Quad)、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AUKUS)、藍色太平洋夥伴(PBP)等迷你多邊合作倡議深化與印度的關係,尤其是安全、經濟與科技,並且強化印度未來面對中印危機的嚇阻力;努力推動美日韓(UJK)在安全與經濟領域的三邊合作,並將合作模式體制化、常規化,向盟邦與競爭對手(中國、北韓)表明堅定的政治意志。

東協(ASEAN)是印太戰略重中之重,美國應積極參與東協的各個平台與倡議;充分體認其成員國的多樣性,針對不同國家研擬不同作法來促進共同利益;深化與印尼、越南等新興夥伴國家的關係;尤其是越南,未來美越可望正式提升為「戰略夥伴關係(strategic partnership)」,向印太地區其他國家傳達重要的信號。

二、增進經濟交往與合作

美國應該努力透過印太經濟架構(IPEF獲致實質經濟成果,IPEF本身要保持包容性與開放性;研擬供應鏈韌性計畫來增進與夥伴國家的連結,補強脆弱核心元件與產品供應鏈;改革並重新啟動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爭端解決機制;參與數位貿易協定;將貿易自由化、市場准入(market access)談判重新納入政策工具箱;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具體落實與區域國家的基礎設施合作計畫,善用四方基礎設施協調小組(Quad Infrastructure Coordination Group)與七國集團(G7)的6000億美元全球基礎設施合作計畫

三、強化嚇阻並維繫長期和平

3個重點:台灣、北韓東海與南海

台灣海峽衝突基本上是政治問題,但近年軍事成分越來越突顯。美國必須與北京、華府與台北加強溝通,兼顧嚇阻與保證(deterrence and reassurance),建立衝突防範機制。華府的中國與台灣政策要有明確、一致的訊息,讓中國知道其現行對台政策行不通;敦促台灣以明智的方式提升軍力,增進其民主體系的表現。為了鞏固台灣的地位,華府應該與台北展開重量級的經濟談判,促進台灣經濟的自由化、提升其國際競爭力,也為其他有意與台灣談判經貿協議的國家提供「掩護」。

對於北韓的核武與飛彈挑釁,美國必須持續對南韓等盟邦做出保證,擴大對北韓的嚇阻,進行更多韓美聯合軍事演習,必要時部署航空母艦、核動力潛艦等戰略資產。同時華府也要為平壤政權保留接觸的空間,促使對方重返談判桌。此外,美國應該敦促中國為朝鮮半島無核化、和平與穩定做出貢獻。

對於東海與南海,有鑑於中國持續以強勢擴張來落實其不合理的主權主張,美國必須持續強調「基於規則的海洋秩序」,固守《美日安保條約》的承諾,支持國際常設仲裁法院(PCA)2016年的判決,持續在南海執行航行自由任務,落實運作「印太海域意識夥伴關係(IPMDA)」,要求中國在南海行動須依循國際規範與《海上衝突迴避規範》(CUES),對菲律賓與越南等南海主權聲索國提供外交與包括軍備在內的實質援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