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漁電共生?能源政策中毫無立足點的漁民與生態!

2018-07-14 07:30

? 人氣

日前南華大學生物學教授林明炤臉書上貼出一張照片,寫說:「到底是什麼樣的政策,讓一個原本有著大量水鳥棲息的美麗埤塘(風景區),成了現在這副模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是指舊稱「虎頭崁埤」的嘉義內埔子水庫,這個曾有「民雄八景」之稱的水庫,是當地人休閒好去處,也是有眾多鳥類棲息的地方,但在蔡政府推綠電的政策下,當地農田水利會在此推動浮動式太陽光電系統,現在水面全被黑色的太陽能板覆蓋。

其實,在此之前,桃園在許多大小池塘(埤塘)上種電,就已引發外界質疑其對生態的影響。因為光電業者進駐後就是放乾池水,再由機具進場立柱,未來滿佈太陽能板後對土地池塘的覆蓋、反光等,完全改變當地生態,埤塘將失去滯洪、降溫、涵養水源功能,此舉無疑就是宣告埤塘死亡。未來「千湖之鄉」還在嗎?桃園是否會因此更容易水災、溫度更高?

而對此,不論是綠營執政的桃園市政府、或是中央的環保署,反應都是「相當溫和」的「勸說」業者要避免破壞環境;更奇特的是向來偏綠的眾多環保團體,對馬政府航空城影響幾口埤塘大加撻伐,但對種電影響更多埤塘,許多環團都選擇性的「失聲」。除了陸上民眾看得到的外,綠電大宗的離岸風電,蔡政府以「在台灣海峽插滿風電」的雄心自許,卻全然未想到其對生態─特別是遷移候鳥的影響。

顯然曾以注重環境生態為傲的綠營,在全力推動綠電的目標下,生態保育已是「退讓退讓再退讓」了。環保署可以繼續為了反核而全力幫綠電護航,所有與綠電有關的開發儘可能不必作環評;環保團體也可以繼續裝死,不言不語,讓政府放任綠電開發破壞生態。而這一切,最後都會讓台灣生態付出沉重的代價!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